位于四川绵阳的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以下简称“中物院”)和渭南富平县两地相距千里之遥,因定点扶贫而走到一起,融到一起。5年多来,中物院主要领导近20次实地调研,帮扶干部们用心、用情、用爱帮扶。跨越千山万水情更深,携手奋战意更浓!在决胜脱贫攻坚共奔小康的路上,两地演绎出了一首跨越千里的“扶贫协奏曲”。发扬“两弹精神”绣好“扶贫之花”“我今年光樱桃一项就收入10万元,这得感谢人家中物院!”车家村村民李耀宁说起中物院的帮扶赞不绝口,“中物院给咱村修渠又修路,建市场、建果库,我们的日子一定会越过越好。”5年的倾情帮扶,让梅家坪镇车家村群众牢牢记住了中物院这个名字,对这个遥远的单位,充满了感激之情。“只有下足‘绣花’功夫,才能实现高质量脱贫。”中物院选派的扶贫干部、富平县副县长何国德说。中物院一代代科技工作者以身许国、埋头苦干,在极端恶劣的环境下实现了“两弹”研制的突破,凝聚起了伟大的“两弹精神”。在扶贫过程中,中物院坚持将“两弹精神”贯穿帮扶始终,用“两弹精神”要求、激励帮扶人员提高站位、主动作为,狠下“绣花”功夫,让脱贫成效真正获得群众认可,经得起实践和历史检验。中物院院长刘仓理、院党委书记杭义洪先后10余次到富平实地调研,沟通协调,制定扶贫项目实施方案。中物院定点扶贫领导小组先后开展了70余次多个层面、不同专题的扶贫调研活动,并据此编制了帮扶规划及相应实施方案。中物院派出了两任第一书记驻村帮扶,从源头上保障了各类帮扶措施落地生根见效。厚植产业基础 实现高质量脱贫针对车家村产业底子薄、发展难的现状,中物院实地调研、制定规划,先后投入资金约多万元,强化基础设施,为群众发展产业打好基础。车家村北与铜川市耀州区毗邻,国道穿村而过。全村耕地面积亩,其中果园面积占耕地面积的80%。近几年随着樱桃行情看好,村民大量发展樱桃种植产业。但车家村地处沟壑地带,生产道路崎岖不平,灌溉渠年久失修,群众辛苦种植的果品卖不上价,往往丰产不丰收。经过调研,征询村民意见后,中物院决定从完善农业基础设施入手。在该院规划下,车家村春蕾果品交易市场、9公里的生产道路、8.7公里的U形灌溉渠相继建成,为群众发展产业打下了基础。群众实现了园里采摘,家门口销售。“灌溉渠修好了,生产路修好了,就近到果品交易市场卖,既方便还能卖上价!”村民贾文学的话,道出了众多村民心中的喜悦。“壮大集体经济是脱贫攻坚的持续保障,是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更是农民致富的坚强后盾。”中物院派驻车家村第一书记梁勇说,在精准扶贫工作中,他们非常注重产业可持续性,让老百姓能长期受益,实现帮扶由“输血”向“造血”转变。中物院先后投资余万元在车家村建成了集体经济——气调冷库项目;投资万元建设了年出栏头规模的春蕾生态猪养殖场,通过与杨凌本香集团合作,采取“订单式养殖”,保证了销售渠道;投资38万元建设了年产4万斤柿饼及斤茵陈加工厂。用真情和汗水 浇灌出累累硕果“忙完地里的农活,我就到果库打工,一天能收入多元。村上每年还发些集体经济收益分红。”车家村贫困群众段前进说,以后的负担不大了,娃马上毕业工作,前两年还种了2亩樱桃,好日子很快就来了。5年来,中物院在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基础教育、卫生健康、基层党建、消费扶贫等方面实施扶贫项目80多个,累计投入资金1.26亿元,让贫困群众增强了获得感和幸福感。5年来,中物院的帮扶干部用真情和汗水,浇灌出了累累硕果。车家村的面貌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越来越多的群众和段前进一样,凭着辛勤劳动,已经或即将过上富裕的生活。年车家村集体经济初运营实现盈利1.5万余元,年集体经济实现盈利40.18万元。通过收益分红,广大贫困群众分享村集体经济发展的“蛋糕”,实现了村集体经济壮大和贫困户增收的双赢。来源:陕西日报通讯员王腊梅王能力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yf/829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