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科医院电话 https://weifang.dzwww.com/cj/201711/t20171127_16268082.htm(陕西台:刘军刘涛瑞富平台王腊梅王彦文编辑:弋菲)从年以来,我省先后从省、市、县各级部门选派了三万多名优秀干部,进驻贫困村担任第一书记,开展脱贫攻坚帮扶工作。他们扎根扶贫第一线,察民情、解民忧,促党建、抓产业,在脱贫攻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今天的“新春走基层”我们就带您走进富平县三河村,看看驻村第一书记杨伟给村里带来的新变化。三九时节,富平县庄里试验区三河村,室外滴水成冰,可村办柿饼加工厂里却热火朝天,40多名村民正忙着加工包装柿饼。春节前,这批斤柿饼就要发往江苏客户手里。虽然数量不算很大,可在三河村驻村第一书记杨伟看来,能否按期保质保量发货至关重要。富平县庄里试验区三河村驻村第一书记杨伟:“因为咱是和别人第一次合作,如果这批货发不到客户手里,咱就失去诚信,以后就没有办法建立更好的合作关系。”年9月,富平县工信局干部杨伟被组织派驻到三河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来到村上,杨伟通过走访调研,发现这个以柿子种植为主的贫困村,依然停留在“栽柿树、管柿园、卖柿子”的初级阶段。能不能在巩固柿子种植面积的基础上,寻求新的致富产业,让贫困群众多收入,杨伟开始逐家逐户征询意见。富平县庄里试验区三河村驻村第一书记杨伟:“除了柿子以外,假如说我还想在咱村子再发展其他产业,你觉得可行不可行?”富平县庄里试验区三河村村民秦科增:“柿子产业在三河也是人老几辈的产业,其他产业是不结合三河的实际情况,你就不要折腾了,折腾对咱这个柿子产业还影响呢。”虽然遭遇“碰壁”,但杨伟并没有气馁,他认真琢磨三河村的柿子产业短板在哪里?如何去补齐?富平县庄里试验区三河村驻村第一书记杨伟:“要让三河村的群众依靠柿子产业增加收入,就是要把柿饼深加工的短板补齐。”经过一个月的调研走访和学习思考,一个月之后三河村柿饼加工厂开工建设,仅仅40多天,这个目前富平县规模最高、功能最全的“村级柿饼加工厂”正式建成开始运营,各家各户把柿子采摘后免费使用厂房,加工柿饼,而且在加工完自家柿饼后,还可以进厂务工,获得收入。富平县庄里试验区三河村脱贫户由万芹:“现在干了20天,干完能干25天,一天80块钱,总共收入元。”有了加工厂,三河村的柿饼换了包装,“身价”也变了。年12月初,杨伟多方努力,与西安、江苏、浙江等地企业签订了20万斤柿饼销售订单,仅此一项可以消化三河村一半的柿子。忙完这最后一批柿饼的加工、发货事宜已近中午,杨伟又急匆匆赶回村两委会,因为今天还是三河村“党员统一活动日”。会上,杨伟安排了春节后村里的柿子产业发展部署。富平县庄里试验区三河村驻村第一书记杨伟:“开年以后,老园改造亩,新增柿子树余亩。”看到个别群众存在顾虑,杨伟和村党支部书记莫代武干脆走出会议室,带领大家来到了脱贫户李志雄的柿子园,现场说法。富平县庄里试验区三河村党支部书记莫代武:“再不改造这些树明年有可能就全部死光了,你看这树都成啥样子了,用手一扣你看这都干了。”富平县庄里试验区三河村脱贫户李志雄:“这明年春上还是个大事。”加快柿子产业发展,党建引领非常关键。今年春节,三河村党支部准备表彰一批先进典型,以此凝聚力量,巩固脱贫成果,构建和谐乡村。富平县庄里试验区三河村驻村第一书记杨伟:“主要是评比表彰村里柿子产业发展先进户,脱贫致富示范户,向先进典型看齐,依靠大家的力量,勤劳致富、增加收入。”在三河村,所见所闻让寒冬中的我们暖意融融,也更让临近春节的村民们期待满满。冬闲时节,杨伟并没有猫在办公室,更没有急着回城过年,而是放下身、静下心、扎下根,利用冬闲时节,开展培训、更新观念、统一思想,扶贫扶智,谋划新一轮的柿子产业发展,用自己的脚步进一步拉近与群众的距离,在巩固脱贫成果、助力乡村振兴上接续前行。稿件来源:渭南广播电视台审核:惠阳张涛编辑:王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yf/8265.html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yf/82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