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新华每日电讯(题图:薇娅在陕西省富平县直播。受访者供图)北京冬夜,西直门外,路旁的树上挂满了灯串,装点着黑夜。这里曾是北京的地标——北方最大的服装批发集散地“动批”所在地。汹涌而来的电商,让裹挟着大包小包赶来批发的人潮迅速散去。时代把人抛弃时,不打一声招呼。年,“非典”阴霾未散,一个18岁的安徽庐江县女孩黄薇和男友来到“动批”,租下一间6平方米的店面开始创业。浮浮沉沉,13年后,“薇娅”出现。这个南方小镇女孩从未想过自己能得到这些荣誉:“全国青联委员”“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全国三八红旗手”“年全国脱贫攻坚奖奉献奖”。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35岁的黄薇拼命拽住时代的“衣袖”,争分夺秒地让“薇娅”在直播电商的大潮中,留下印痕。拧紧的发条“脾气好的人做不了直播。”薇娅对品质的要求近乎苛刻,并且从不妥协深夜,北京市朝阳区西店记忆文创小镇。一片黑寂中,薇娅所在的MCN机构“谦寻文化”灯火通明。零点三十分左右,薇娅挥手告别直播间的粉丝,喝了一口保温杯里的水。直播间的“硝烟”暂时散去。刚刚过去的5个小时里,直播间人头攒动。挂满服饰的一排排移动衣架,堆了满地的包装盒,几乎找不到落脚的地方。工作人员却熟练地穿行其间,精准取到产品。“五四三二一,来,上链接!”每个产品上架,薇娅都用她标志性地沙哑嗓音喊出这句话。一场直播像一台配合周密的晚会——产品快速上架,又快速被抢光,新的商品马上接力。镜头前三四个人交替换衣、展示搭配,镜头外的团队人员同样快节奏运转。助手在旁边盯流程、递产品,七八个人坐在电脑前上链接、沟通商家、确定补货。连公司的院子里都堆满了各类快递盒,全国各地的商家寄来商品,希望能进入薇娅的直播间。近两年,直播带货迎来大爆发。手机屏幕前,一个“新世界”在生长。从一楼直播间到二楼办公室,短短几分钟路,不断有人给薇娅递来文件和商品。公司走廊间挂了一排样衣,薇娅见缝插针还要选款式。终于坐定,20几个人围在她身边,不断有人递上试吃食物。一个记录着商品卖点和试用评估的产品列表摆在桌上。两张桌子拼在一起,上面堆满了各类食品。这些是从上千个报名产品中,经过三轮筛选胜出的。屏幕后是多人的选品团队,评估范围从商家资质、品牌负面、到产品盲测,公司还引入第三方质检机构。最后一道关卡就是薇娅。她拥有一票否决权。薇娅一手画钩一手拿着食物,同时和在杭州的食品部负责人通电话沟通细节。被打钩的商品,才能最终进入排期池,等待上播。“为什么要换一个品牌,你觉得这个好吃吗?我不觉得,大家来吃吃看。”薇娅的“炮轰”让一旁的工作人员语塞。在这里,每个人都可以自由发表选品意见,从而影响一件商品的去留。“脾气好的人做不了直播。”薇娅说,她对品质的要求近乎苛刻,并且从不妥协。复盘、选品一直要持续到早上六七点。有员工开玩笑说:“我们下班了赶上的是早高峰。”时代飞转,薇娅的身上仿佛有一个看不见的发条,一直被拧着。当幸福来敲门黄薇变成“薇娅”的故事,是一个标准意义上草根奋斗逆袭的故事彼时的黄薇还不是薇娅。她和男友在北京郊区租了一间不带厕所的出租屋,每天都在计算如何省钱。坐没有空调的公交车,能省1元钱;一勺玫瑰味的豆腐乳,涂在2元钱的鸡蛋饼上,就是一顿饭;从路口小卖部借来电视机……黄薇很早就懂得,人生没有捷径。他们每天都在赛跑——和服装款式更新的速度赛,和“动批”上万家竞争对手赛,和自己的人生赛。黄薇变成“薇娅”的故事,是一个标准意义上草根奋斗逆袭的故事。年,薇娅直播超过场,加之数不清的大大小小活动,那种被拧紧了发条的生活,一直没有变过。即便在短暂的歌手生涯中,黄薇也是拼了命要做好,做给自己看。“典型的处女座,什么都要求完美。”一路陪伴的男友、如今的丈夫和公司负责人董海锋评价她说。黄薇管那段艺人生涯叫“勇于试错”。每天生活就是枯燥地练歌、练舞。演艺圈远比她想象得复杂,选择放弃不是因为怕辛苦,只是不适合。黄薇不喜欢那种“努力不一定得到回报”的不确定性。那时,从组合成员到唱片质量,她都没有任何话语权。有一晚,她和身在西安的董海锋打了一通漫长的电话互诉衷肠。挂了电话,黄薇如释重负。电话那头,一句“你来吧”让她背起行囊,奔赴一座陌生的城市。重操旧业,北京“动批”积攒下的经验,让他们在西安的生意如火如荼。从一家女装店起步,他们的店面扩展到7家。黄薇要夺回生活的话语权。回溯这段人生,黄薇总能想起电影《当幸福来敲门》:就算一个人面临再窘迫的境遇,他至少还可以拥有自尊、梦想和明天。离开“舒适区”“薇娅”的人生轨迹都是顺应时代变化,然后提前动身年前后,网购开始崛起。黄薇印象很深,一个顾客在她店里试了很多衣服,最后拿出手机,在网上搜到同款,当着她的面给她看价格。时代的潮汐无人可控。现在再看,黄薇的人生轨迹都是顺应时代变化,然后提前动身。然而在当下,离开“舒适区”需要勇气。很多人不理解,守着实体店不好吗?安稳的日子不好吗?但黄薇和董海锋还是一头扎进电商大军。黄薇还记得淘宝店第一天开张,原本以为精心挑选的衣服、设计的店铺,能迎来“开门红”,谁知当头一盆冷水。眼看积蓄都砸了进去,店铺还没起色。黄薇急了,他们找人“取经”。拉着一个经验丰富的网店运营主管吃饭,一杯酒下肚,他说,要“战略性赔钱”。一听赔钱,黄薇很诧异。但互联网世界的逻辑和实体店迥异。这位“老师”解释说,先用赔钱的低价冲销量,然后慢慢涨价,成本覆盖后,再等待时机,占据销量排行榜前列——现在管这叫“流量为王”。他们开始摸索电商的玩法。无数的“黄薇们”在电商的大海里浮沉。“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黄薇说,很多人没有熬到第二天的黎明。年“双11”的那场“滑铁卢”险些让她放弃。他们低估了电商的爆发力,销售额冲上千万元。但原先准备的生产力完全跟不上,面料、加工都得临时找,根本无暇顾及质检。接踵而来的就是退货。起初是三轮车送,后来小卡车整厢拉,退回来的衣服堆在那里,“那都是亏的钱啊!”他们一算,赔了万元。他们不得不卖房还债。中学时,黄薇收到同学送的一本书,是法国作家写的《小王子》。最初,黄薇从书里读到“爱情”。时隔多年,再读,她读到了“人生”。“你不能一直不长大,但你可以一直是个孩子。”也许在黄薇心中,一直住着一个“孩子”,她才能在别人放弃一百遍的事情上坚持下来。为什么是她?黄薇的每一段人生经历,都为她成为“薇娅”做了加持年5月的一天,“薇娅”正式诞生。当时的场景是这样的:丈夫和女儿在客厅玩,她坐在酒店房间的写字台前支起手机开播。第一次对着手机屏幕说话,她有些生涩僵硬,偶尔卡壳。首播人观看,如果按照买一个流量一元钱来算,相当于元钱。黄薇深知“流量为王”,她尝试每天直播。经纪人王斯当年还是淘宝直播运营负责人。他第一次听说“薇娅”是在一场“连秒10小时”的活动上。10个主播进入赛场,比拼一小时内谁能卖出最多的单量。“当时所有人都不看好淘宝直播,认为和电视购物没区别。”王斯说,我就是想让所有人看到直播的爆发力。薇娅脱颖而出。“她想到了一个办法,从头到脚搭配好,节约了换衣服的时间,包括配饰、衣服、手机壳,镜头中的所有出现的单品都能直接下单。”王斯回忆,这是线下店铺的玩法,薇娅轻车熟路。数据出来,王斯加了黄薇的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l/8246.html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l/82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