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翟军侠)年11月,渭南市民政局干部马军辉到富平县齐村镇桥西村驻村帮扶。医院工作,女儿刚上一年级,儿子才两岁多。为了安心工作,他带着儿子,一起来到了桥西村。担任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队长两年多来,他把群众的冷暖放在心上,为患病的贫困户想方设法解决困难,为桥西村培育“绿色银行”,发展产业,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群众的心坎里。
年12月马军辉看望病重的余淑侠老人。(照片桥西村驻村工作队提供)
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群众心里
马军辉从小在农村长大,深知农民的疾苦。刚到桥西村,正值数九寒天。他一边鼓励工作队同志,一边利用半个多月时间,在冰天雪地里走访了全村39户贫困户,摸清了全村贫困户产业现状、贫困底数及致贫原因。
60多岁的村民齐大墩,智力残疾,养女离异后远嫁他乡,留下两个孙女不到10岁,缺乏照料,弟弟齐龙卧病在床,一家人生活困难重重。马军辉走访后,征求齐大墩意见,送他的两个孙女到渭南市儿童福利院,让孩子生活有人照顾,确保正常上学。当马军辉多次协调救助站、渭南市儿童福利院和县级有关部门准备办理转学时,齐大墩突然变卦了,不让孩子走。马军辉白天晚上给齐大墩做工作,陪他一起劳动,一起吃饭,又到附近村庄寻找齐大墩亲戚,一同做工作。终于,两个孙女被接到渭南市儿童福利院代养,开始了新的生活。年7月,齐大墩的弟弟齐龙病危,马军辉又帮助安排齐龙住院治疗,照看安葬,为齐大墩解决了难题。
桥西村第一书记马军辉(右)为贫困户齐大墩送棉衣(照片桥西村驻村工作队提供)
村民白利娜是家中的独生子。年9月,她突然被诊断出癌症,做手术需要30多万元。突如其来的病情犹如天塌下来了,全家人顿时不知所措。一天,白利娜到村部去办事。正领着村民打扫卫生的马军辉看到了她精神恍惚,便主动问她有什么困难。看到马军辉浑身是土,白利娜还以为是村上雇来打扫卫生的农民工。第二天,马军辉就带着镇村干部,一起到白利娜家,帮助她办理了临时救助、大病医疗救助。为尽快办理医疗报销补助,马军辉千方百计想办法。在大家的帮助下,白利娜做了手术,又重新燃起了生活的希望。白利娜逢人便讲,以前光听说国家的政策好,现在切身的感觉到咱国家的政策就是好,有好干部在落实这个政策,有病也不用害怕了。
年冬天,桥西组一位70多岁的老人来找马军辉,说他儿媳妇当天做手术,急需去西安交大一附院送钱。马军辉二话不说,立即让工作队员开车,送老人去西安。半小时后,老人儿媳妇又给家里打电话要送东西,马军辉放下工作,开自己的车带着老人家里人赶到西安,并帮助老人垫交了儿媳的住院费。第二天,老人找来,激动地要下跪感谢马军辉。
两年来,马军辉经常组织党员干部、志愿者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为年老体弱、残疾人、孤残留守儿童等送服务、送温暖。为70周岁以上老人举办“怀德生日会”活动,看望困难老党员,争取包联单位、社会组织和企业为全村贫困户、留守儿童、孤寡老人等发放米面油和慰问金近5万多元,协调各类救助金3万多元。与渭南市社会组织服务中心联合建立对口帮扶机制,成立了桥西村社会工作服务站。在暑假和“六一”儿童节期间,为全村多名儿童送学习和生活用品,对留守和困境儿童落实定期帮扶机制,开展丰富多样的帮扶活动,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民有所需,我有所为。
桥西村工作队为村里留守儿童募集发放温暖包(照片由桥西村工作队提供)
抓好党建,激活党员干部新动能,凝聚人心
桥西全村80名党员,60岁以上党员占到41.2%,46至59岁的21人占26.2%;流动党员占15%,年老体弱党员占5%。村两委班子平均年龄53.8岁。村民大多还是以种植小麦玉米为收入来源,村里没有集体经济产业。通过走访群众、与干部群众座谈,收集意见建议,马军辉理清了工作思路。
他想方设法发挥党员的战斗堡垒作用。通过筛选,落实了全村12名有产业专长的党员对口包联贫困户机制,定期上门开展技术指导、扶心扶智等活动。规范“三会一课”和“两委会”制度,围绕脱贫攻坚阶段性任务、产业发展、党章党规、时政知识、纪律警示教育等主题,逐步实现党课学习教育规范化、制度化。组织党员开展远程教育学习,党员公开日集中讨论,围绕中省重大方针政策,谈论桥西产业发展思路、脱贫攻坚帮扶措施,凝聚力量,推动全村工作开展。
坚持在党员中培育产业发展典型,鼓励支持党员因地制宜发展养殖种植业和经济产业,影响和带动群众创业增收。桥西村有劳动能力和有创业愿望的党员干部均实现了产业全覆盖。他对留守在村里有发展潜力的党员进行拜访、鼓励党员带头发展村域经济。支委王小常年轻有思路,鸡苗孵化、贩卖生意做的好,带动和影响了全组20多人养殖奶山羊、孵化养殖小鸡、养鸭养蛾;顾家组党员蔡喜洲养殖多只奶牛,经验丰富;齐普洲父子党员,养殖的蛋鸡超过1万多只。王小常、齐普洲、蔡喜洲、王旺等党员被授予产业致富带头人,成为桥西发展产业的示范典型。
发展产业,壮大集体经济,带领村民致富
马军辉提出了“巩固奶山羊产业、扩大柿子规模、提高葡萄管理水平、推广优质花椒的桥西村四大产业发展格局。按照党支部+合作社+贫困户的发展模式,精细化管理的集体经济葡萄园80亩,指导党员群众发展葡萄示范园50,樱桃15亩。马军辉先期筹资5万多元,引进无刺花椒树苗多株,带领村民发展无刺花椒示范园80多亩,带动贫困户栽种10余亩。从连片整地、买水泥杆、拉网子,挖树苗,他都。紧扣全县“干柿业发羊财”的主旋律,引领群众田间种草、青草喂羊、羊粪便填入沼气池、沼气烧水做饭、沼液施肥的家庭微循环经济模式。
为加强集体产业园的管理,减少成本,他带领驻村工作队坚持每周义务劳动。结合葡萄生长的不同阶段,及时组织党员干部、贫困户做好药物喷洒、田间管理。采取走出去学习,请进来授课的办法,组织村两委干部和部分种植户深入淡村镇、到贤镇和临渭区下吉镇等葡萄密集区学习种植管理经验,请教种植管理技能,先后20多次邀请葡萄、花椒和柿子专家来村现场指导授课。争取民政部三区培训计划,采取理论+实践的模式,一次性开展了为期8天的奶山羊、柿子、花椒和葡萄技能培训,累计培训多人次。截止年10月底,全村奶山羊存栏目前超过只,柿子、花椒和葡萄面积逾越多亩,产业发展壮大让桥西群众看到了希望。
截止年底,桥西村集体经济收入5万多元,贫困户人均分红多元。
全心全意,把党的干部光辉形象树在群众心里
年初,突如其来的疫情给桥西村蒙上了阴影。正月初二,马军辉回到桥西村,连续50多个日日夜夜,组织群众落实了疫情宣传,居家隔离、健康排查、设卡值班等措施,主动捐款元和口罩个,在全村募集防疫款物4万多元。气温变暖花未开,又与党员干部走进集体经济葡萄园,抢农时施肥除草,清理田间地头U型水渠杂草淤泥。为保春灌,他带领党员干部和群众,临时修水渠,拉地笼,引水浇灌。冰冷的水渠里,双脚冻得发麻,泥巴沾满了全身。受疫情影响,贫困户及群众饲养的鸭子滞销,万分着急。他主动联系媒体,赴西安、阎良、渭南等地宣传推销,帮助贫困户及群众出售鸭子0多只,中央13套、中央2套和省市主流媒体先后宣传报道他的故事。
年2月-3月,疫情期间桥西村第一书记马军辉(左一)上门了解情况,帮助贫困户及群众销售鸭子。照片为渭南台节目截图。
年7月,淫雨笼罩了桥西,村里好不容易才建起来的集体葡萄园雨棚面临倒塌危险。关键时刻,他带领两委班子,挽起裤腿,脱掉鞋子,拿着竹竿清理雨棚上的积水。大家眼睛风雨中都睁不开,全身也湿透了,脚划破了,胳膊被树叶刷得流血,但谁也没有退缩。8月,桥西村集体经济的80亩沪太八号葡萄熟了,为给村上省钱,他自己开车来回15个小时行程1多公里,到河南采购了0多个葡萄礼盒。回来路上累得实在撑不住了,就在洛阳服务区的草坪上睡了一觉。回到村上,又到富平、阎良、西安、渭南等地的水果批发市场、水果零售店,带着葡萄样品宣传推介,设立桥西葡萄代销点。通过努力,销售葡萄8万多斤。驻地以来,他先后帮助群众卖柿饼3万多元、葡萄30多万元,鸭子10万元,被群众和媒体称为桥西村的“卖货郎”。
年夏季,马军辉积极联系,推销桥西葡萄。(照片由桥西村工作队提供)
年夏季,马军辉(右一)和村干部察村集体产业园葡萄长势。(照片由桥西工作队提供)
两年来,在市民政局的支持下,马军辉先后争取各界资金30多万元,完成各类投资多万元。建成了桥西村葡萄交易中心和葡萄冷库,进一步繁荣了桥西农副产品销售渠道;对村道排水设施提升改造,彻底改善了70多户群众的居住环境;扶持建设存栏只奶山羊场一座,为引领全村养殖业发展做出了样板;争取协调有关部门对集体经济葡萄园滴水灌溉设施提升改造,做到水肥一体化。整合资金多万元新建桥西村党群服务中心多平方米,活动广场多平方米,更换配置了办公设施,确保了党员教育、民主管理、群众服务和精神文明建设有场所、有设施,为党建强、产业旺、文化兴、村庄美、百姓富的奋斗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
驻村工作忙起来,马军辉常常顾不上做饭。时常是两顿饭合成一顿饭,有时会忘记为儿子准备吃的东西。有一次,孩子感冒发烧睡了一天,晚上11点多哭着要吃的,马军辉只找到半块蒸馍,放在低温炉上烤热,让孩子吃了。两年来,2岁的儿子跟着马军辉走在桥西的田间地头,并在桥西上起了幼儿园。儿子学会了自己洗脸刷牙,穿衣和整理房子。年秋季,他往返渭南市区送葡萄,卸完车、算完账后,天黑了孩子哭着想要回家。为不耽误第二天工作,他只好用零食哄孩子,跟他一起回到桥西。他外出开会,或者出差,儿子就由村干部或幼儿园老师照顾。在乡村的田野里,儿子成长起来,变得更懂事,更结实。
年12月,马军辉的儿子马泽恩放学后在桥西村委会宿舍看书。这间宿舍是父子俩2年来在桥西的”家”。(照片由渭南广播电视台记者拍摄)
驻村以来,马军辉坚持吃住在村、工作在村、扑下身子、融入群众,年全年驻村天数超过天,年每月平均驻村天数均26天以上,他带领村两委班子和党员干部用埋头苦干的心血和智慧书写了为民服务的担当情怀。他先后两次被渭南市直机关工委评委优秀共产党员,两次被齐村镇党委授予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年4月,马军辉也被渭南市委宣传部评为第一季度扶贫类标杆人物。年7月,他被评为全市优秀第一书记。马军辉带着儿子扶贫的故事被《中国日报》报道。
年春,桥西村举办葡萄管理培训班。(照片由桥西工作队提供)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l/16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