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西安2月4日电(记者秦汉元)经过近一年的持续勘探发掘,唐陵大遗址保护项目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记者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方面获悉,考古工作者在位于陕西省富平县的唐代宗元陵发现的下宫1号建筑基址,是目前考古发现的保存最完整、面积最大的唐代陵园建筑基址。“唐陵大遗址保护项目始于年,去年在唐代宗元陵发现的神道石刻和下宫建筑遗址,可以说是近年来在唐代帝陵考古中取得的重要收获。”主持发掘的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副研究员田有前说。唐代宗元陵位于陕西省富平县庄里镇,依山为陵,陵园呈长方形,周长达20公里。唐代历时年,其中有18座皇帝陵墓集中分布在陕西省乾县、礼泉、泾阳、三原、蒲城、富平6县,东西绵延余公里,几乎与渭水北岸的9座西汉皇陵成平行一线。这些唐代皇帝过世后安息的地下宫殿,大部分都是依山而建,格局宏大,像扇子一样环绕在唐都长安城周围。元陵中安息的唐代宗李豫是唐肃宗李亨之子,继位于宝应元年(公元年),他在位期间虽然内忧外患,但彻底平定了安史之乱。据介绍,目前发掘的1号建筑基址呈长方形,尽管西部被现代水渠破坏,但东西残存长度仍有28米,南北进深约25米,现场清理出了大量的瓦当、筒瓦、柱础石等建筑材料。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助理研究员张博介绍,经复原发现,这座建筑由南北3排柱础、东西8列柱础构成,进深两间,面阔7间。“虽然建筑四周的散水损毁殆尽,但散水外的挡砖基本保留,这些残存的散水和包砖遗迹为我们框定大殿建筑的完整范围提供了依据。”张博说。在建筑遗址上的地面堆积层中,红烧土痕迹鲜明,而大殿原始地面上也有一层2到5厘米厚的烧结面,遗址上的柱础石都有遇热炸裂的现象。当年的建筑曾经遭遇大火,但考古工作者还不能确定,这场灾难是由于人为纵火还是自然原因。尽管如此,田有前介绍说,这座建筑是目前考古发现保存最完整、面积最大的唐代陵园建筑基址,对研究、复原唐代的宫殿建筑具有重要意义。此外,考古工作者还勘探清理出了19处原本位于地面的神道石刻。田有前说:“新发现了石柱、石马、鸵鸟、石狮残块、牵马人,以及可能是蕃酋像的石刻。”之前,元陵神道石刻大部分或被毁坏,或被掩埋,地面仅存11件。这次发现后,考古工作者除了清理记录之外,还提取了完整的石刻三维数字化信息,为进一步保护做好了准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l/9038.html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l/90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