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连续强降雨影响,富平县多地引发洪涝灾害,水位超限,河堤受损,农田、道路被淹,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带来威胁,防汛形势严峻。

汛情就是命令!面对一轮接一轮的汛情、雨情、险情,全县迅速进入临战状态,第一时间召开专题会议,超前部署、提前演练、靠前指挥,主要领导深入一线,查看灾情,督导抢险,县防汛指挥部统一调度,应急、水务、住建、交通等部门联动协作,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闻“汛”而动、逆水而上,把防汛减灾作为主题教育的实践课堂,以高度的责任感,在抢险减灾中践行初心,以强烈的使命感,在守护群众中担当作为,经受了一个又一个严峻考验,谱写了一首又一首动人赞歌。

“我是党员,我先上”

哪里有险情,哪里就有党员。“我是党员,我先上”“我是党员,还会游泳,我可以参加救援”……

未雨绸缪早当先。自进入汛期以来,富平县立足防大汛、抗大灾、抢大险的思路,多次召开防汛抗灾工作会议,县级领导先后对各镇(办)视频调度19次,县防汛指挥部办公室组织动员各镇(办)提前开展防汛演练,并发挥汛情预警和联合会商机制,召集应急管理、水务、自然资源、气象等单位,对雨情、水情、汛情进行实时监控和研判会商,要求各镇(办)组建随时能战、战时能赢的党员先锋队和突击队,实行24小时值班待班机制,统一指挥、统一调度,实时应对辖区可能出现的各种灾害情况。

10月7日早上,富平县流曲镇辖区顺阳河东川段突发险情,河段多处存在坍塌危险,镇政府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镇主要领导带领党员防汛抢险突击队30余人赶往现场进行抢险。

随着镇长党家宏第一个扛起沙袋,突击队员纷纷跳入泥水,利用编织袋装入黏土、砂石,用接力的方式,对河堤漏水点进行封堵加固。随后,县公安局派出30余名公安干警,县电信公司派出15名党员志愿者,县委宣传部、县文联派出10名党员志愿者,县防汛办派出10余名党员志愿者前来应援,加上群众,余名参与抢险人员与时间赛跑,持续作战6个多小时,河堤漏水点被成功封堵,险情得到了及时控制,周边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得到保障。

顺阳河东川段部分河道高于地面3米多,受此次强降雨影响,连续多日河水高位运行,周边余户群众住房安全受到威胁,汛期以来,流曲镇先后组织了5次抢险封堵。党员干部每次都冲锋在前、迎难而上,用实际行动,影响和带动广大群众增强信心、战胜灾情、渡过难关。

9月16日以来,东川村支部书记李润平和班子成员熬过了多个不眠之夜,他们巡堤查险,密切监视水情、汛情,排查群众住房安全。在汛情最吃紧的时候,24小时不间断,白天冒着大雨排除险情,晚上打着手电筒巡堤。记者见到他时,由于没有好好休息过,本就瘦小的身躯憔悴了很多,眼睛布满血丝,脚上的雨靴沾满了泥土,厚厚的泥让他走路有些吃力,但他始终奋战在防汛抢险一线,不知疲倦地搬运物资、巡堤查险、处置险情。

“只要村民平安无事,啥都值了!”经历了这次防汛抢险,李润平深感责任之重,同时也感受到榜样的力量不可低估,党员带头、支部有力,没有解决不了的困难!

同样奋战在一线的流曲镇机关干部畅通,自汛期以来,家住县城的他就没回过家,作为“90”后,年纪虽小,却有着与同龄人不一样的担当。为了应对突发情况,他与同事日夜轮班冒雨巡堤,脚磨出了泡,不喊苦说累,封堵堤坝时肩膀被沙袋磨破了皮,咬咬牙接着扛,手被铁锹磨出了血泡,忍痛继续干。巡堤查险、一线抢险、灾害统计……处处有着他的身影。他总说:“我年轻,多干些苦活累活没关系。”

雨越大、水位越高,查得就要越勤。赵冬冬是赵老峪引洪管理站副站长,汛期以来,他与同事昼夜奔波在顺阳河堤,负责洪水流量监测、河道堤防巡查。不论是大雨滂沱还是阳光直照,他们风雨无阻、昼夜不歇,脚下不是杂草就是泥泞,微弱的手电光前,有数不清的蚊虫在飞舞,他们没有受到干扰,仍俯身仔细查看,不放过任何一个角落。野外的环境、夜间的低温,让他们在夜里巡查间歇无法休息,一遍又一遍地巡堤,成了克服湿冷最好的选择。在防汛最紧急、最吃劲的时期,他们常常是几天几夜不睡觉,困了在车上眯一会,饿了吃口方便面,他们没有丝毫退却,不曾叫一声苦、喊一声累,用责任和担当在堤坝上筑起了一道坚固的防线。

“只要群众安全,我再累也值得”

9月25日晚,富平县曹村镇政府院内灯火通明,许多党员干部又一次度过了一个不眠之夜。

根据雨情预判,县防汛指挥部办公室向全县发布汛情预警,要求镇村干部坚守防汛一线,加密巡查,及时撤离受威胁区群众,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汛情就是命令。镇村干部全部下沉一线,再次对全镇所有住房、土房、窑洞、地质灾害隐患点开展排查,确保撤离到位,不落一户一人。对群众财产,由党员突击队员帮助其将贵重物品搬离、牛羊牲畜牵至安全地带圈养。

“干部就是我们的主心骨。”曹村镇周家村村民陈雪雪说,接到村上通知,需要尽快撤离,当时自己一下就没了主意。镇村干部边安慰,边紧急把他们转移到村委会安置,又是帮忙搬东西,又是支床,前两天还买些东西来慰问,这下安心多了。

同样撤离的还有庄里试验区南午村的13户群众。当晚,出现汛情后,镇村干部立即把前期排查存在安全隐患的群众转移安置到宾馆,并为群众购买了生活必需品,安排专人做饭送饭。81岁的祝秀芳老人感动地说:“现在的干部真是比亲人还亲,一到下雨天,就三番五次到家里查看,时刻牵挂着我们。上次撤离,我腿不方便,还是我们村干部把我背到车上的,都不知道咋感谢好!”

刚上任不久,经历了此次干群一心、不畏艰险的防汛工作后,曹村镇尚书村支部书记李朝东说:“有一种力量叫并肩作战,有一种担当叫全力以赴,有一种感动叫奋不顾身,群众有困难的地方就一定有党员干部的身影,因为党支部是群众内心的‘灯塔’。”

是的,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一个支部就是一座战斗堡垒。险情就是冲锋号,汛情发生后,全县广大党员干部自觉冲锋到灾情最严重、抢险最困难、群众最需要的地方,用实际行动在防汛抢险减灾一线践初心、担使命、作表率。

支刚是曹村镇负责应急防汛工作的副镇长,面对突如其来的汛情,他身先士卒,连续20余天带领镇村干部冒着风雨、踏着泥泞,日夜奔走、逐户排查。脚磨起了水泡,身上湿漉漉的衣服已分不清是汗水还是雨水,有时不被群众理解,甚至谩骂,他总是不厌其烦地做思想工作,直至群众安全撤离。10月5日晚上11时,在尚书村查看灾情时,发现一处老旧房屋门未上锁,敲门也没人应答开门,他还是不放心,叫开隔壁房门,在邻居家的平房顶看到该户房间灯是亮着的,就继续叫门,最后才发现是该户群众因存在侥幸心理搬回原住处,经过2个多小时的耐心劝说,这户群众才撤离。当有村民问他这样坚持累不累时,他总是脸上露出一丝微笑,缓缓地说:“只要能保证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我再苦再累也值得。”

“看到乡亲们的玉米收到家,心里就踏实了”

在东华街道优东村,水上作业挖掘机在地头嗡嗡作响,全力疏通河道沟渠,看着玉米地里的积水逐渐被排出,站在地头的村民总算是松了一口气。

连日来,富平县水务局成立了由余名青年党员、28名业务技术骨干组成的先锋突击队,下沉到石川河、顺阳河沿线镇(办)防汛、抢收一线,查看灾情,制定减灾方案,开展水利工程水毁调查及排涝技术指导,与群众并肩作战,为机械进地作业创造条件。

“全力为秋收抢进度,为秋种争取时间。”富平县水务局水政综合执法大队大队长、技术指导马毓涛已经连续在田间作战了5天。他说:“目前主要工作是利用挖掘机等设备全面疏通排水沟渠,做到应排尽排,安排大型抽水机对积水严重、排水较慢的农田进行持续作业,努力将群众的损失降到最低。”

为确保农作物应收尽收、适时播种,富平县农业农村局也选派了多个指导组,奔赴各镇(办)指导群众全力做好秋收秋播工作。

“眼看玉米就要烂在地里了,包村干部找来志愿者帮助我们收玉米,真是解决了我们的大难题。”齐村镇三合村村民高伟龙家里有7亩玉米,由于今年情况特殊,无法使用收割机,需要人工掰。要是单靠他一个人干,这7亩地的玉米至少需要10天以上,在抢收队的帮助下一天就掰完了。

面对群众劳力不足、后期仍有雨情等实际,富平县各镇(办)和各村动员镇村干部、驻村工作队、包联单位、党员群众、公益协会志愿者等组成志愿者抢收队,帮助群众抢抓农时、抢收秋粮,能机械收获的采取机械收获,不能机械收获的人工收获,确保应收尽收、颗粒归仓。目前,该县由党员干部组成的志愿者抢收队人数达0余人,他们争分夺秒地帮助群众进行农田排涝、抢收玉米,切实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高伟龙动情地说:“当看到抢收队人员的手因掰玉米都裂了大口子时,我心疼极了,但是他们在我家只喝了点水后,就又继续到另一家地里去掰玉米了,真的很感谢他们!”

“掰玉米的活确实累,但看到乡亲们的玉米都收到了家,心里就踏实了!”齐村镇党委副书记樊倩丽说。

与此同时,富平县持续加强预警监测,密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l/27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