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七月中旬,每当白昼来临,太阳便会“高烧不退”,关中大地热浪滚滚。大清早,富平县齐村镇街子村党支部书记胡国胜不等太阳“上岗”,就抢先一步来到九眼莲种植园区新建的观莲亭,倚栏观望九眼莲池。园区北端,六块莲池阡陌相隔,呈梯状错落分布而连成一片。远远望去,莲叶层层翻卷,水鸭在水中悠闲戏水,鸟儿在空中飞翔嬉戏。园区南端,富耀红色旅游公路高架桥横空穿过,一片长势喜人的水稻仿若给大地铺上了一层墨绿色的地毯,与不远处的农家院落、乡间小路相映成趣,勾勒出一幅“十里荷香、鱼米飘香”的美丽画卷。九眼莲种植达余亩,莲池投放甲鱼、黄鳝等余尾,“鱼蟹套养、污便返莲”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已见雏形,为集体经济增效60余万元,为周边群众及脱贫户劳务增收50余万元,全村脱贫户获得分红11余万元;在村庄南部低洼区种植水稻亩,“十里荷香、醉美街子”的美好愿景正在一步步变为现实。发展种植产业,改善村庄环境,壮大村集体经济,让乡亲们的日子越过越红火……这是街子村这几年变化的真实写照,也是胡国胜做梦都在想的事。如今,梦想一件件成真了,按理说,胡国胜心里应该满足了,但是,最近他又添了一个“心病”……
胡国胜说,近年来,齐村镇紧紧扭住产业发展这个“龙头”,因地制宜,确定了“北柿子、中粮畜、南瓜菜”的发展思路,按照“产业链延伸到哪里,党组织就建到哪里,作用就发挥到哪里”的工作思路,通过实行“党支部+合作社+农户”模式,实现产业链上建支部、村集体经济组织全覆盖、群众致富增收有途径。现如今,全镇北部1.6万亩富平尖柿和亩花椒长势喜人,杂果、甜桃产业前景广阔。中部现代化粮食全产业链高质运行,小麦年产值稳定在万元左右,玉米年产值在0万元左右。畜牧业健康发展,奶山羊存栏2.8万余只。南部以富平九眼莲、大棚樱桃、草莓、西红柿等设施农业为主,建成了九眼莲产业园区,实实在在鼓起了乡亲们的“钱袋子”,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达到了1.5万余元。“街净了,村美了,乡党们不仅腰包鼓了,脑袋也要‘富’起来,一定要给他们留下一些老了可以回忆、留恋甚至可以‘吹牛’的东西!”但是,该咋做呢?一时之间,胡国胜有种老虎吃天——无从下口的感觉。老伴儿见他心事重重,便问:“怎么了?”胡国胜把心里想的事一股脑倒了出来。“你咋不知道满足呢?把村里弄成这样已经很不错了。”老伴儿刀子嘴豆腐心,嘴上不饶人,“你也快60岁了,还折腾个啥呢?”“好歹我也是有着几十年党龄的老党员,又是村里的书记,我不操心这些事儿,你去操心吗?”胡国胜一听老伴儿数落自己,心里的气不打一处来,气呼呼地说,“只要我干一天书记,乡亲们的事儿我就得管一天!”于是,观莲亭便成了胡国胜想心事、理头绪、解难题的好去处。经过数日的冥思苦想,猛然之间,胡国胜开了窍:把街子村打造成一个有乡愁、有灵魂又有文化自信的村子!街子村位于富平县城西北约4公里处,顺阳河与温泉河在这里交汇折转,淤积了大片良田,与下游的集新、亭子村因莲而名,莲菜种植历史悠久。如今,九眼莲已经成为促进乡村振兴和带有浓郁“富平符号”的特色产业。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中,街子村在废弃多年的院落里发现了明代崇祯年间兵部右侍郎朱国栋题写的“仁里”村名(现为街子村仁里组)石碑,并将其镶嵌于青砖砌垒、仿古滴水瓦做成的碑塔之内,向众人诉说着街子村昨日的美好故事。乡愁是一种永恒情结,饱含着对过去岁月的怀念、对故乡深沉的爱。胡国胜对“乡愁”有着真切的体悟。“我们不想错过这一轮新农村建设的机会,愿意通过自己的努力,把家乡建设得更美。”胡国胜朴实的话语里包含着不平凡的家园梦想。他说,街子村将持续深入挖掘九眼莲文化、汉文帝刘恒为母亲薄太后“亲尝汤药”的孝道文化和“里仁为美”的民风民俗文化,让乡村优秀传统文化既塑形又铸魂,为乡村全面振兴提供强大的精神力量。修建九眼莲池景观、打造“小江南”生态观光园、挖掘民间故事、构建村级多元发展模式……一个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家园梦”,胡国胜正为此努力着……
来源:渭南日报
记者:王能力
编辑:李二娟
审核:董智勇
签发:徐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