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5

多年历史的富平县,是陕西省第一人口大县,也是全国著名的柿子之乡,改革开放40年来,富平县通过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品牌化营销,让柿子产业成了全县农民绿色发展的致富路。进入冬季,今年新采摘柿子制成的柿饼正陆续上市。曹村镇太白村77岁的村民马正旺为了自家的柿饼能够尽早成熟,正忙着进行柿饼制作的最后一道除水上霜工艺。陕西富平县曹村镇太白村村民马正旺:我这个柿子可以说是我从小,老一辈我爷爷、我父亲都有。现在我这个柿子挂上算中等,不算人家最多的。就按今年这个价格来算。能赚将近20万。马正旺所在的富平县曹村镇,是远近闻名的柿子优生区。这里出产的富平尖柿加工出的柿饼,近年来不仅畅销大江南北,还出口韩国、日本、俄罗斯等国。马正旺告诉记者,原来当地一直流传着“柿树不成园”的说法,这样的高品质柿饼,由于量少大多自家吃。马正旺:那些年加工的时候就没有这样的棚。都是这样搭上个架,最多就算上一架到两架。几十口的大家庭挂上这么两三架柿饼。小年的时候一架都挂不满。改革开放让有了自主权的农民,开始扩大柿树的栽种。年后,富平结合国家实施“三北”防护林林业重点工程,将柿子树作为退耕还林的主要树种,建成了成规模的柿子园。到90年代末,全县柿子栽种面积由改革开放初的5千亩,发展到2万亩。产量上来了,可是却卖不出好的价钱。富平县渭鸿金果柿子种植专业合作社张文全:(之前)我们村上家家户户基本上都是单干,散户多,加工柿饼的环境也不好,也没有一个统一的加工标准,价格也不高,不好卖,也影响到大家种植的积极性。为了掌握主动,近年来,富平县成立了种植专业合作社,吸引了近千农户加入。成立专家工作站、技术服务队,围绕柿子展开新品种研发、新技术推广、新品种选育,同时积极引进大型企业集团,电商平台,拓宽销售渠道,促进柿子产业企业化经营、标准化生产。陕西富平县曹村镇镇长张文龙:近两年结合脱贫攻坚,重点也是发展柿子,全县范围内,贫困户种一亩柿子,补块钱,这一政策的出台呢,极大地刺激了我们当地柿农发展柿子(种植)面积的决心。如今的富平,柿子种植总面积达到25万亩,年产值超过20亿元,产业收入已占到全县农民收入的30%,成为全县农民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仅柿子产业一项就带动富平县户贫困户实现增收脱贫。陕西富平县林业局副局长赵宏伟:到年,全县柿子种植面积将达到40万亩,年产值达到50亿元。柿子产业的收入占到农民收入的二分之一以上。通过进一步做大做强柿子、苹果等绿色产业,实现乡村振兴的战略目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l/18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