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西扁平疣医院 http://news.39.net/bjzkhbzy/210119/8605173.html

在河南省新安县一处湖边山村,无意中发现一间只有单坡的瓦房,墙体均是方石垒砌,屋顶的瓦片比常见的农村瓦房瓦片稍大一些,院子最里面是一孔窑洞,窑洞门口接着一间平房,顶上似乎是被平成了打麦场。于是到村子里询问,原来这几间房子,还大有来头呢!

走近窑院,才知道通过无人机看到的几间房子,其实是三户人家。左右两户明显都已经搬走,无人居住了,只有中间一家的大门上还贴着春联,门口停放着一辆手扶拖拉机,大门紧锁,主人也不在家。门前的空地上有一株巨大的古槐树,铭牌上显示寿命“年”。古槐可能因为年久空心了,顶上的树杈间,放着一块磨盘大的石片。

洛阳地区大多数传统瓦房都有两个坡面,顶上的屋脊安置一些屋脊兽,这间房子不仅只有一个坡面,屋脊上也没有所谓的“五脊六兽”。新安县属于洛阳地区,这个不知名的小村子距离黄河不远,这样的瓦房建筑还真是不多见。难道说屋主是太穷买不起辟邪的屋脊兽吗?看着墙体上雕刻方正的石块,以及石块间填充的白灰,这又不像是一般家庭。

正在猜测这所老宅院会是由什么人建造,一位60岁样子的大叔,从不远处的地里回来,邀请我们到家里坐。大叔姓赵,这所宅院是他家的,两边的院子属于他的同门族人,一家在洛阳工作,已经定居洛阳,另一家花多万,在深圳买了房子,就不回来了,春联也没有贴。

赵大叔一双儿女都已经成家,儿子也在洛阳定居,他和老伴儿舍不得老家这座古宅,暂时还没有去洛阳。院子有两道大门,都是用青砖垒砌,白灰填缝。赵大叔家的第二道大门已经坍塌,只剩下两侧门柱。门柱上有一个小洞,放着一些杂物,问过赵大叔才知道,以前这里面是供奉土地爷的。赵大叔称:听长辈说里面原来有一个彩绘塑像,后来作为“封建迷信”,让人给捣碎了,现在就成了一个空洞,有时候母鸡还会偷偷在里面下蛋。

院子宽一丈,房屋里面也是一丈左右,所有房子都是一面坡,两家共用一堵山墙。院子外面的山墙很高,还可以起到防盗的作用。每家的院子里都会放几口大缸,里面装水,用来预防走火。

常见的水缸都是滚圆的,这口水缸却是扁的,肚子上有一个明显的凹陷。至于原因,赵大叔说不清楚,他只知道自己记事的时候,这口缸就在这儿了。房屋根基都是巨大的条石,门堑石上模模糊糊有“万历”的字样。如果房子真是万历年间所造,那可不就是多年了。

相比邻居家的窑洞,赵大叔家的窑洞前厅已经塌没了。他说祖上是兄弟三个,先后开了三孔窑洞,外面是大厅,里面还有几个拐窑,用来存放粮食等重要物资。窑洞大厅可以互通,遇上土匪抢劫,能够第一时间集中所有力量反抗。现在除了左侧邻居家用平房保护了窑洞口,自己家和右边的窑洞都塌了。

这是仅存的一间“拐窑”,也是窑洞大厅最里面的一间。赵大叔介绍说:这儿在兵荒马乱的年代,就是用来藏粮食的。里面很干燥,冬暖夏凉,粮食堆在里面,不容易霉变。用石块把洞口堵死,外面糊上泥巴,不仔细看,根本发现不了。

别看窑洞门口小,进来后,里面还挺宽敞,洞顶呈拱形,没有进行过加固,最高的地方也不超过1.8米。地面收拾的很干净,靠墙用一扇旧门板搭在砖堆上,成了简易床。另一边是大叔最近采摘的山枣。昨天的收购价格是1.6元一斤,今天已经涨到了1.75元,大叔打算过两天再买,说不定价格还能再涨一涨。

赵大叔称自己没有什么技能,以前都是在本地打一些散工,儿子在洛阳买房子,他资助了10万块钱,是半辈子的积蓄。家里有6亩地,现在也租赁给了别人种牡丹,每年能收块钱的地租。儿子每个月会回来一次,给他们带一些生活用品。

赵大叔最为自豪的是自己住的这个院子,从建国后先后走出去余口人,算是比较大的一个家族。赵大叔的父辈兄弟7个,自己兄弟4个,子侄们分布全国各地,每年二月二祭祖,这个院子才会站满人。

两侧瓦房的屋顶都是用瓦片扣起来的,这也是较为特殊的一点。新安县大多数瓦房的椽子上面,是用苇笆、荆笆上面涂泥巴,再放置瓦片,只有他们家是先扣瓦片,上面再撒瓦。村里后来盖的平房,没几年就会裂缝,漏雨,自己住几十年了,还从没有翻修过。

“老房子不住人,坏的快,我是没本事修宅子了,儿子在洛阳上班,也不会再回来住了。我是觉得,要是没人管,这几百年的房子塌了,怪可惜的……”赵大叔说。儿子每一次回来,都要求他们老两口去洛阳住,赵大叔不同意,他决定守护这几间老宅,他说:不管有没有价值,祖宗传下来的东西,丢了,就再也找不回来……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l/108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