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4月22日讯(林伊人)近日,中国网跟随“中国有约ADatewithChina”国际媒体主题采访团来到陕西省渭南市富平县庄里试验区三河村和陕西省商洛市柞水县小岭镇金米村,了解这些地方通过发展当地特色产业,带动群众脱贫致富,助推乡村振兴的典型做法。
三河村村民黄战军在自家的柿子晾晒架前。中国网林伊人摄
三河村:发展“柿”业脱贫致富
陕西省渭南市富平县是闻名全国的“柿子之乡”,柿子产业也为富平县庄里试验区三河村脱贫致富作出了巨大贡献。三河村柿子种植面积有亩,年产鲜柿达到万斤,可加工柿饼超过吨。
三河村有村民户人,“村里有将近户都在做柿子加工,村里最早的柿子园距今已经有60多年了”,村民黄战军说。黄战军今年74岁,从事柿子种植、加工已经15年了。他告诉,他在三河村有5亩地,一年可以产鲜柿将近2万斤,加工后的柿饼有公斤,现在一年的净利润可以达到10万元。
年,三河村成立了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并建立了标准化柿子加工小区。黄战军说,此前柿子种植、加工、销售都靠自己,因为“不会卖”,当时的收入只有现在的一半,“现在村里会将产品分等级收购,我的柿饼销售没有后顾之忧了!”
丰收时节的三河村柿子树。富平县美丽乡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供图
三河村党支部副书记王强告诉,去年,柿饼收购价是15元一斤,村里对贫困户的柿饼收购价每斤再高出2毛钱,即15.2元一斤。王强说,“年的时候,村民自己销售,只能卖到5元一斤。现在,村里和西安市的超市、水果店都有合作,而且产品通过精加工和再包装,附加值增加了,卖出的价格高了,村民的收入也高了。”
此外,村里会定期开展柿子施肥、修剪、防治病虫害等方面的技术培训和经验交流,提升村民的柿子种植水平。为了发展柿子产业,村里还会给家家户户免费分发柿子苗。
年以来,三河村柿子种植面积增加了多亩。年,三河村脱贫,人均净收入达到元。
金米村木耳大棚内采用吊袋栽植模式。中国网林伊人摄
金米村:小木耳发展成大产业
木耳产业是陕西省商洛市柞水县小岭镇金米村的主导产业。金米村位于秦岭深处,曾经是极度贫困村,高海拔等自然条件非常适合木耳生长。通过将小木耳发展成大产业,金米村实现了脱贫致富。
年,金米村建了木耳大棚,并采用吊袋栽植模式。这种模式相较地栽,能更加合理地利用土地面积,还能控制水分和温度,木耳产量也增加了。今年,金米村木耳栽植面积超过亩,生产春季木耳万袋,预计产值达到万元。
“发展木耳产业可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带动全村一起富裕。”金米村党支部书记李正森表示,年,金米村脱贫摘帽了。但是,全村户中除了户贫困户,还有多户非贫困户。“通过发展木耳产业,全村可以一起富裕。”
金米村村民王级东告诉,他承包了两个木耳大棚,有3万多袋菌棒,常参加村里开展的木耳栽植技术培训,木耳长得很好,产量也增加了,预计今年收入能超过5万元。
在金米村,像王级东这样依靠木耳产业实现脱贫致富的村民还有很多。现在金米村户承包了木耳大棚,人参与木耳产业。
了解到,过去一年,金米村扩大了木耳产业规模,新建了80个木耳大棚,新增地栽木耳70亩。今年,金米村还将新建40个木耳大棚,预计可增产木耳50万袋。
木耳产业将继续带领金米村村民致富增收,助推金米村乡村振兴。年,金米村人均可支配收入1.1万元,销售木耳近6万公斤,其中,有4万公斤是通过电商销售的。“柞水木耳从以前主要销往西安市、安康市和商洛市本地,到现在销售市场已经拓展到全国许多大城市。”柞水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张涛说。
作者/来源:中国网声明:版权归原创所有,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yf/80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