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西安8月7日消息(记者刘昱通讯员索卫锋)走进陕西省咸阳市三原县西阳镇,昔日凌乱破旧、颜色暗淡的农村旧房子消失了,映入眼帘的是一排排、一座座干净漂亮、宽敞明亮的新房,脱贫攻坚战以来,三原县全部消除存量危房,农村群众住房面貌彻底改善。 在该县西阳镇武官坊村贫困户闫有望家中,新迁的房屋,整洁的庭院,宽敞的厨房、干净的厕所……房前屋后种植各式蔬菜,让人眼前一亮。去年9月,闫有望老人从危旧房搬进了新居,住上安全房,圆了安居梦,精神头也更足了。在三原县,越来越多的贫困群众通过危房改造实现了居者有其屋。
据悉,闫有望属三原县西阳镇武官坊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共有3口人,老两口年过八旬,儿子二级残疾坐着轮椅,家里住着上世纪六十年代的土坯房,闫有望告诉记者:“以前的房子外边下大雨里边下小雨,外边天晴了,里边还在滴水。”年危房改造县上补助2.7余万元,闫有望一家建成53平方米新房,自家后院建成了“庭院小菜园”,住居生活环境明显改善。如今,住上新房的闫有望每天早早起床,打扫庭院,然后到自家房后菜园侍弄各种蔬菜。“精准扶贫政策就是好,去年给我实施了危房改造项目,叫我一家三口人住上了这安全的新房,修建了厨房和卫生间,我们现在生活即方便又舒适。”闫有望激动地说。
“小康不小康,进门看住房”。住房安全有保障是“两不愁三保障”的重要一环。脱贫攻坚战以来,三原县集全县之力,把危房改造作为硬性指标,全面实施农村危房改造工程,推动农村住房提质升级,探索推出“危改对象清、危房鉴定清、改造过程清、质量验收清、责任管理闭环完整”的“四清一责任”工作法,实施精准化定位,等级化施策,专业化施工,项目化管理,全程化监管,体系化动员的“六化同步”运行模式,全县农村危房改造工作呈现出进展快、质量优的良好态势。
危房改造实施以来,该县结合陕西关中地区特点,围绕“建档立卡贫困户、低保户、农村分散供养特困人员、贫困残疾人家庭”四类重点人群,编制出台《农村危房改造工作技术指南》,明确危房定级,危房改造、安全质量、竣工验收、资金兑付等14个操作环节,严把承建人“资质关”、使用图纸“设计关”、建房“选址关”,严格“群众议、村级评、镇审核、县级审”的程序,逐户评定危房等级,制定改造方案,设计施工图纸,形成一户一图纸,一户一措施。
在危房改造过程中,三原县对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乡村振兴战略实施,配套推进房屋靓化、庭院硬化、环境美化“三化”工程,补齐农村人居环境短板,让贫困户安全住房有了最基本功能配套,可以有尊严地居住生活,真正把政策红利落到最需要的农户手中。“现在国家政策就是好,种田不缴税,生病有医保,连住房国家都考虑了,庭院也硬化了,老百姓的日子是越过越好!”面对新建成的房屋,该县新兴镇张家坳村贫困户郭有才溢于言表,“以前是舍不得拆老房子,觉得可惜。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需要一个干净、漂亮的居住环境,不拆就落伍了。”新农村、新面貌,危房改造不仅让群众住房的“里子”有了,更让群众的“面子”更靓了。
为了有效动员社会各方参与危房改造,三原县将危房改造纳入全县目标考核的重要内容和指标体系,建立月督办,季分析、半年考核和年终总考核的激励机制,层层组建农村危房改造工作领导小组,形成“县级领导负总责、部门领导分头抓、乡镇领导具体抓、社会动员共参与”的工作机制。县委书记李华林、县长何锐多次带领有关部门深入农村危改一线调研督导,现场协调解决项目进展遇到难题。“我们采取中央财政补助一点、地方财政补助一点、群众自筹一点、社会捐助一点的办法,多渠道筹集农村危房改造资金,充分调动帮扶单位、帮扶干部以及爱心企业、爱人人士的热情力量,”县长何锐介绍说。据统计,全县实施农村危房改造户,解决名贫困人口的住房问题,累计投入.3万元,较好地解决了农村危房改造资金难题,减轻贫困群众经济负担余万元,极大地解决了住房安全问题,提振了群众致富奔小康的信心。
“扶贫政策暖人心、沐浴党恩住新房”,该县麦刘村贫困户程艳家新贴的对联道出了对危房改造的赞许和对“幸福之家”的追求。危房改造帮助群众告别了危房,改善了生活,也改变了乡村新风貌。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yf/11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