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正规扁平疣医院 http://news.39.net/bjzkhbzy/210119/8605173.html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hl/790.html
由富平屠苏庵说起
文/康凯鹏
近日,笔者偶尔在清代康熙九年(年)沈起潜设计镌刻的《富平三尺岭地舆图》中,发现了富平西北的邑山前标注的屠苏庵,遂心生疑惑,追根溯源。屠苏本来是一种阔叶草。南方民间有在草屋上用屠苏草做装饰的习俗,这种草屋就叫做“屠苏”。当然,屠苏也并非草屋的专用名,汉代服虔在其《通俗文》中记载,“屋平曰屠苏。”唐末的韩鄂著有《岁华纪丽》,也载有“元日,进屠苏”之句,后也附注有“屠苏乃草庵之名。”只因古时有位住在草庵的名医,每到大年夜便分送给附近人家每户一包草药,嘱咐他们放在布袋里缝好,投在井里,到大年初一汲取井水,和着酒杯里的酒,每人各饮一杯,这样一年中就不会得瘟疫。人们得了这个药方,喝了他酿的酒,却不知道这位神医的姓名,就只好他住的屠苏草庵来命名这种药酒。早在南北朝时,南梁的宗懔在《荆楚岁时记》已载有“正月一日,长幼悉正衣冠,以次拜贺。进椒柏酒,饮桃汤,进屠苏酒……岁饮屠苏,先幼后长,为幼者贺岁,长者祝寿”。古代乡间饮屠苏酒,以避瘟疫。这与端午饮雄黄酒同出一理。而且,饮屠苏酒还有个讲究,就是“次第从小起。”古时元日饮屠苏酒,饮法很特别。一般人饮酒,总是从年长者饮起,而饮屠苏酒却正好相反,都是按自少至长的次序饮之,如晋人董勋所说的“少者得岁,故先酒贺之;老者失时,故后饮酒”。孙思邈的《备急千金要方》载“饮屠苏,岁旦辟疫气,不染瘟疫及伤寒”。对此,他还在《屠苏饮论》有一段形象地描绘:“顷刻,捧杯咒之曰‘一人饮之,一家无疾;一家饮之,一里无病。’先少后长,东向进饮。取其滓悬之中门,以避瘟气;三日外,弃之井中。”屠苏酒中究竟放的什么药,北魏的董勋说面放的是花椒焙成的药末,是一种椒酒。他还谈到饮屠苏酒的习惯,都是一家人中年纪最小的先喝,以次挨下来,年纪越大的越后喝。原因是小孩过年增加了一岁,所以大家要祝贺他,而老年人过年则是生命又少了一岁,拖一点时间后喝,含有祝他们长寿的意思。这种先少后长喝屠苏酒的风俗一直传到后代。唐代诗人顾祝《岁日作》诗说:“不觉老将春共至,更悲携手几人全。还将寂寞羞明镜,手把屠苏让少年。”又一说屠苏酒是汉末名医华佗创制的,其配方为大黄、白术、桂枝、防风、花椒、乌头、附子等中药入酒中浸制而成。这种药酒具有益气温阳、祛风散寒、避除疫疬之邪的功效。唐代名医孙思邈每年腊月,总是要分送给众邻乡亲一包药,告诉大家以药泡酒,除夕进饮,可以预防瘟疫。孙思邈还将自己住的屋子起名为“屠苏屋”。后经历代相传,正月初一(另一说是古人于除夕夜守岁时饮屠苏酒)饮屠苏酒便成为过年的风俗。提到孙思邈,让人不免和富平扯上关系。毕竟,耀州药王山就在地图所标注的屠苏庵西北,两地相距仅十余里。《本草纲目》中也载有制屠苏酒的方子:“用赤木桂心七钱五分,防风一两,菝葜五钱,蜀椒、桔梗、大黄五钱七分,乌头二钱五分,赤小豆十四枚,以角绛囊盛之,除夜悬井底,元旦取出置酒中,煎数沸,举家东向,从少至长,次第饮之。药滓还投井中,岁饮此水,一世无病。”说饮此水可“一世无病”,当然是夸大其词,“东向”饮酒,也有点迷信色彩,但做为一种防疫药酒,就不可与迷信一概而论了。据明代屠隆的《遵生八笺》记载:“屠苏方:大黄十六铢,白术十五铢,桔梗十五株,蜀椒十五铢,去目桂心十八铢,去皮乌头六铢,去皮脐茇葜十二铢。”古人把一两分为二十四铢。照这些分量按方配制,就成为屠苏酒。屠苏酒是用来防治瘟疫的。如果站在现在医学的角度去分析屠苏酒所包含的七味药草的药性和功效。大黄的功能是排除各种滞浊之气,推陈致新,所以被称为药中的将军。白术是健胃、利水、解热的药,久服能轻身延年。桔梗补血气,除寒热,祛风痹,下盅毒。蜀椒也具有解毒、杀虫、健胃的作用。桂心是化瘀、活血、散寒、止痛的,乌头能去风痹、去痞、温养脏腑,脐茇葜能驱毒、防腐、定神。综合这些药的功能,可以肯定它防治疫病的效果还是很好的。唐代卢照邻《长安古意》有“汉代金吾千骑来,翡翠屠苏鹦鹉杯”,白居易《岁假内命酒》“岁酒先拈辞不得,被君推作少年人”,苏轼《除夜野宿常州城外》“但把穷愁博长健,不辞最后饮屠苏”,苏辙《除日》“年年最后饮屠苏,不觉年来七十余”,这正是对于古代饮屠苏的真实写照。尤其宋代王安石这首《元日》,大家早已耳熟能详了。“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这首诗生动形象地描绘出当时老百姓过年的欢乐景象,也写出了古人过年饮屠苏酒之风俗。”苏轼在《除夜野宿常州城外》诗中说:“但把穷愁博长健,不辞最后饮屠苏。”苏轼晚年虽然穷困潦倒,但精神却很乐观,他认为只要身体健康,虽然年老也不在意,最后罚饮屠苏酒自然不必推辞。这种别开生面的饮酒次序,在古代每每令人产生种种感慨,所以给人留有深刻的印象。因屠苏酒的配方出自华佗,又为孙思邈、张仲景、李时珍等诸多名家所推崇,无数典籍所传载,以及中国民间千百年实践之口碑,久而久之,元旦佳节饮屠苏酒便形成了民风民俗。有些地方,还传为神话,以为屠苏酒不但能防治百病,甚至可赐吉祥、降福祉。直至清代,这一习俗仍不衰。今天,人们已不再大规模盛行大年初一喝屠苏的习俗,更不知道富平地界还曾有个屠苏庵。作者简介:康凯鹏,陕西富平人。陕西省作协会员、渭南市作家协会理事、富平县作家协会副主席。鲁迅文学院陕西中青年作家班、西北大学百优暨中青年作家班等三期学员,现为《富平县志》编辑。出版长篇小说《贾岛传》、散文集《拾麦穗》,创作长篇小说《破晓》、中短篇小说集《青梅竹马》。编著有《当代富平诗文选粹》《富平县大事纪略》《富平年鉴》等。
讲述富平人的故事,
凝聚富平人的力量,
弘扬富平人的精神,
打造富平人的品牌!
《富平人》投稿
投稿邮箱:
qq.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hl/7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