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央电视台《美丽中国行》栏目走进渭南,拍摄主题为《千古风华筑梦渭南》非遗纪录片。栏目组来到富平,对国家级非遗项目富平石刻进行了拍摄。富平石刻传承了汉唐石刻的古朴简练、大气厚重,注重精神和理想的表现,尤以碑碣镌字享誉盛名,能不失丝毫地表现出字体原貌和书法风韵,是我国石刻艺术的典型代表之一。

富平石刻分布于富平县宫里镇的10多个村庄,它的发端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伴随着富平、蒲城两地唐代皇陵的兴建而走向兴盛。由于宫里镇所在的凤凰山麓盛产被称为“墨玉”的黑色石材,石刻技艺得以延续传承至今。富平石刻的基本工艺流程分为三步:一是选料和采料,选石以山石和岩石的天然形态为基础,挑其直纹、少瑕和质细的,用铁錾顺纹凿沟掏窝,再插入铁锲用力向外张,石块即可顺纹路取下。大块的数丈,小的也尺把。二是取坯,石匠面对石料,或以材取形,或以形取材,把石料加工成毛坯。多取为方锭和方形或长方形条块。三是雕刻,按线雕、浮雕和圆雕的不同要求,雕刻成设计好的作品,最后抛光。富平石刻技艺用在生产和生活用具上,具有美观、大方、结实的特点,如门墩、拴马桩、槌布石、碌碡、石槽、臼窝等,造型丰富、图案多变。表现在陵墓、桥梁、牌楼、碑碣、造像等建筑、小品上,具有精湛、逼真、生神的特点,世代称奇。富平石刻年被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撰稿:薛浩婷摄影:孟钊)

来源:渭南市文化艺术中心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z/27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