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累计参加志愿服务总时长超过小时
服务对象达人(次)
关爱留守儿童超过余人(次)
她是西北大学第21届研究生支教团队长
本科毕业后,来到富平县成为了一名支教教师
她就是西北大学文学院古典文献学专业级研究生
——杨萌
日均一万步
“看见孩子们的成长,就不觉得累”
杨萌的妈妈曾经在残联工作,经常需要走访特殊教育学校。从小,她就跟着妈妈接触了许多山区的孩子,了解了贫困地区特殊儿童上学的困境。 从那时起,杨萌的心中就埋下了一颗公益的种子。
一年前,杨萌拿到了学校支教团的保研资格。 “当支教团的项目一出来,我马上就报名了,我觉得这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杨萌坚定地说道。
初到富平,较为完备的基础设施,和谐温暖的教育氛围,再加上杨萌与小伙伴们的互相鼓励,他们便很快适应了教学环境。但作为支教团的队长,杨萌承包了更多的授课内容。每周19个课时,她仍然坚持做好每周1次的听课学习,积极参与校内评课议课,只为了把教案写得更加全面、丰富、条理清晰,她还自学希沃白板的课程,将其运用到日常教学活动中。除此之外,她还要经常组织支教团的成员开会......“怀着热情来支教,就做好了会累的准备,见到孩子们成长了,也就不觉得累了。”
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一年时间内,杨萌进行了 6次 家访,并组织通过班级积分制管理、奖励卡、免作业卡、表扬信等形式,充分调动了孩子们的积极性。她还与队员们共同开展了机器人编程、国学教育、戏剧、乐器、篮球体育、主持与口才等丰富的教学活动,累计教学达 课时 ,帮助学生们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闻。
不仅如此,杨萌在富平支教之余,还根据实地实情,积极开展留守儿童帮扶活动 10余次 ,关爱留守儿童超过 余人(次)。 她在校定点帮扶一名五年级的建档立卡困难学生,与班级中留守儿童谈心谈话,让学生感受到温暖与关爱。 “我每到课间就会去给孩子把全天的作业分步讲解一遍,让他感觉到虽然在家长不在身边,但是有老师在关心着自己” 。
她和队员们一起在杜家小学发放“研究生支教团奖学金”;在服务学校定期开展“七彩课堂”和信息技术、体育音乐等兴趣课堂专题教学;每日午读时间开展“爱心伴读”系列活动;在冬日点亮名留守儿童的“微心愿”;与孩子们共度“六一”;举办“云”游学活动等。疫情期间,她主动邀请北京中医药大学研究生支教团、西北大学“化未来”科普实验室为同学们带来防疫科普讲座,帮助学生、家长们科学、正确地应对疫情,坚定信心、科学抗疫。
孩子们也十分喜爱杨萌,会在教师节做贺卡祝杨老师“教师节快乐”,更会在杨萌心情不好的时候送酸奶给她。 “孩子们特别乖,不见他们一天就感觉空落落的”杨萌幸福地笑道。
开展“云”课堂
同心战“疫”、远程陪伴
疫情影响,2月9日这天,仍在居家隔离的她与研支团的成员们通过“云课堂”与孩子们如期见面。在她接到一二年级可以参考中国教育电视台的直播课程进行学习的通知后,她很快发现网络上大部分的直播课都是北师大版本的教材,学生们拿着人教版课本一脸茫然,完全不知道屏幕里的老师讲到哪里了。于是,她从网络搜寻到版本匹配的课程,并向家长们定期发送下载好的视频,作为孩子们学习的参考。
3月9日,她作为服务学校第一批开展直播的教师,开始了线上常规性的教学活动。杨萌积极备课、学习线上授课方式,为同学们提供随时的答疑辅导。课后,她针对学生学习情况以及线上直播的学习效果定期与家长进行交流,了解孩子们的学习生活动态。同时,她利用班级优化大师APP线上布置作业,并及时对57名学生的作业进行线上批阅,根据学生们的作业情况,在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z/16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