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扁平疣防治医院 http://news.39.net/bjzkhbzy/210119/8605173.html
陕西:铜川得到个县,面积翻了好几倍,动画演示调整过程

来源:铜川

陕西:铜川得到个县,面积翻了好几倍,动画演示当年调整的过程

城市的变迁-铜川(来源:有态度有原则双优青年)

中国上下五千年,多少城市兴盛又湮灭,从城市的变迁感受民族的兴衰,文明的传承。地图均出自《中国历史地图集》。

铜川位于陕西省中部,处于关中平原向陕北黄土高原的过渡地带,是关中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铜川年建市,经过60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快速发展,已经成为一个工业门类比较齐全、农业基础条件优越、城市基础设施功能完善、经济实力日益增强,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的综合性工业城市。

新石器时代

铜川市耀州区有新石器时代遗址多处,城北塔坡一带就是一处典型的仰韶文化遗址,距今已有五、六千年历史。《资治通鉴纲目》中有关于母系氏族领袖“阴康氏治于华原”的记载,其治地大致在今塔坡原上。宜君县有丁家沟前梁遗址,五里镇遗址等,多为仰韶、龙山时期遗址。

西周

夏代和商代隶属古雍州,先后为当时的属国扈、华原、豳的领地。周代隶属豳邑。

战国

春秋战国时代,为秦国的领地。秦厉共公二十一年(前年),设置频阳县(县治在今富平县薛镇),辖今铜川。

秦统一六国,都咸阳,铜川地区为内史地,属频阳县。

西汉

西汉高祖二年(前05年),属河上郡,九年(前98年),复归内史。景帝二年(前55年),开始设置祋祤县。县治在今耀县城东约半千米的河东堡,归左内史统辖。除今郊区焦坪一带隶属上郡漆垣县外,其余大部分隶属于祋祤县。西汉太初元年(前04年),左内史改为左冯翊。祋祤县隶属左冯翊。新莽时,祋祤县改属列尉大夫。后,祋祤县制撤销。东汉永元九年(97年),复置祋祤县,隶属左冯翊。

三国-魏

三国魏时属雍州,在今甘肃省宁县境内的泥阳县侨置于祋祤县,祋祤县遂被撤销。新置北地郡,郡治在今耀县,下辖泥阳县、富平县。宜君县属雍州冯翊郡,郡治临晋(今大荔县)。

西晋时,沿袭曹魏行政划分,后铜川地区从泥阳县分出,划入冯翊郡频阳县。宜君县境同属冯翊郡。

北朝-魏

十六国前赵时,铜川地区隶属豳州北地郡。郡治在今耀县。前秦和后秦时,铜川地区隶属北地郡。前秦在今市郊区城关济阳寨设置铜官护军。北魏孝庄帝永安元年(58年)在原北地郡设北雍州,所辖北地郡(缩小地域)领泥阳县。太平真君七年(年),撤泥阳入富平。景明元年(年),复置泥阳,仍属北雍州之北地郡。西魏废帝三年正月(年),改北雍州为宜州,改北地郡为通川郡,辖泥阳、富平、土门、云阳四县。北魏太平真君七年(年),设置铜官县,县治在今市郊区王益乡高坪村附近,隶属雍州北地郡;撤销铜官护军,其地并入土门护军。景明元年(年),撤销频阳县,分割铜官县部分地区,连同今富平县东北部分地区,设置土门县,隶属雍州北地郡。永安元年(58年),土门县改属宜君郡。孝武帝时,另置黄堡县,隶属雍州宜君郡。北周建德四年(年),铜官县改名同官县,隶属宜州。土门县建制保留。

隋代,沿袭同官县、土门县建制。开皇二年(58年),改宜君郡为宜州,同官县隶属该州;隋开皇三年(年),撤通川郡,泥阳改属宜州。六年(年),改泥阳为华原县。大业二年(年),改属雍州,后属京兆郡,撤销土门县,其地并入华原县;后恢复土门县建制,隶属京兆郡。义宁元年(67年)置宜君郡,治华原,并恢复土门县。

唐代沿袭同官县建制。武德年间(68-66年),隶属宜州。贞观十七年(年),改属雍州。是年,撤销土门县建制。贞观二十一年(年),唐太宗决定将坐落在宜君县西南山谷的仁智宫改名为玉华宫(在今郊区金锁乡玉华村),并将宜君县治迁驻于此,县属雍州。永徽二年(65年),宜君县与玉华宫同废。天授元年(年),复置宜州于永安。天授二年(69年),同官县改属宜州。大足元年(70年),撤销宜州,同官县改属雍州。天复年间,为北方割据政权岐的领地。神龙元年(年),恢复华原县。天祐元年(年),凤翔节度使李茂贞于县置茂州,旋改耀州,建义胜军节度,辖华原一县。耀州之名,即始于此。五代先后为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的领地。后梁开平三年(年)三月,同官县由京兆府改属同州。后唐同光三年(95年)七月,改属耀州。后晋、后汉、后周时属耀州。

北宋开宝五年(97年),升耀州为感义军节度,辖华原一县。太平兴国二年(年),又改感德军太守,辖华原、淳化二县。元祐三年(年),复辖华原、云阳、富平、同官、三原、美原六县。宜君县属延安府坊州。熙宁元年(年),降升平县为镇,归宜君县管,隶永兴路坊州。

金仍耀州,辖华原、美原、同官、三原四县,州治华原。改永兴路为鄜延路,宜君县属鄜延路坊州。

元设陕西行中书省,仍耀州,隶奉元路,辖华原、富平、三原、同官、美原五县。(惠宗)至元元年(年),撤华原入耀州,县名为州名所代,辖同官、富平、三原三县。鄜延路改为延安路,宜君县属坊州。至元六年(69年),废坊州,改属延安路鄜州。

明属陕西,西安府耀州。明万历前,辖同官、富平、三原、宜君四县;万历后只辖同官一县。宜君县属延安府鄜州。

清沿明置,清雍正三年(75年),耀州升为直隶州,辖同官、白水二县。宜君县属延安府鄜州,雍正四年(76年),鄜州直隶于省,宜君县仍所属。十三年(年)耀州降为散州(无辖县),改属西安府。

近期部分文章链接:

今年国庆让我们相约央视看铜川孩子“中国少年说”

记忆在铜川49团的军旅生活

铜川市第三届扶贫产品交易会到一品青莲、康丰农业买铜川茶

在铜川龙柏芽茯茶和月饼相遇

铜川新区一新建小学预计年底完工

铜川城市面面观:从李智远市长目标导向,打造精致城市做优王印老城区

铜川有狼乎?

铜川老区体育场规划公示来了

铜川小伙受信任西安56家商户给他配门店钥匙

铜川熟悉的小城熟悉的地方

铜川母亲河漆水河上的桥

民国时期的铜川煤矿

铜川大视野(原:E铜网铜川新媒体平台)原创与转载并行,原创来稿请附真实姓名以便刊登使用,文章发布推广平台无稿酬在其他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l/7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