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时节,在富平县城关街道办向阳村的集体经济生态养猪场,金黄色的油葵花海“铺就”着群众的小康路。
迤山村惠泽制衣厂社区扶贫车间,百余名女工脚踩缝纫机,飞针走线,她们正用自己勤劳而灵巧的双手“缝”出美好新生活。
红星美羚生态循环经济产业园内,由政府出资购买、企业托管养殖的只奶山羊,每年都让无劳动能力的贫困户有分红收益。
扶贫工作伊始,富平县城关街道党工委一班人就立下铮铮誓言: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拼劲,高质量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收官战,不获全胜决不收兵!为此,他们紧紧围绕“两不愁三保障”目标,狠下“绣花功夫”,多点发力,建立“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工作机制,推行“三个一”工作举措,不折不扣落实好惠民政策,向党和人民交出一份满意答卷。
多点发力打好脱贫攻坚“组合拳”
“我们要好好养羊,争取和全国人民一起奔小康。”城关街道褚王村贫困户田建民高兴地说道。
田建民患有慢性病,以前,生活主要靠他平时打零工维持。帮扶干部考虑到他和妻子有部分劳动能力,便为他家送去了6只奶山羊,还帮其建起了羊舍,扶持其发展养羊小产业。现在,田建民家的奶山羊养殖已发展到10余只,卖奶天天都有收入,其妻子在村上当保洁员,儿子在企业上班。田建民见人就说:“政府的扶贫政策就是好!”
在脱贫攻坚征程中,城关街道下足“绣花功夫”,坚持多点发力,针对有劳动能力且有发展产业意愿的贫困户,扶持其养殖、种植小产业;对土地较少有劳力的贫困户,依托村集体经济,实现就业带贫;对无劳动能力的贫困户,通过政府出资购买奶山羊,企业托管养殖,定期给贫困户分红兜底。同时,通过公益性岗位(护林员、村保洁员、防疫员、食安员)为贫困户提供就业渠道,并设立城关街道扶贫基金,组织城关商会、人大代表、机关干部、村干部等进行爱心帮扶。
“多点发力,不仅解决了贫困群众的当前问题,还增强了他们的‘造血’功能,使贫困户真正‘拔穷根’‘摘穷帽’,过上好日子。”富平县城关街道办主任任永梅说。
“块钱的分红款不仅给家里解决了实实在在的困难,更让我心里铆足了劲……”这是前不久,在城关街道企业托管分红会上,连城村贫困群众董宝凤老人所说的一番心里话。
年逾七旬的董宝凤中年丧夫、儿子残疾,自己做心脏搭桥手术不仅花光了所有积蓄,还欠下一屁股债。
在城关街道,像董宝凤老人这样的贫困群众为数不少。这些群众因病或因残导致自身发展能力不足。
如何才能让这些心有余而力不足的群众脱贫致富呢?
城关街道依托“富平奶山羊”产业优势,与龙头企业——红星美羚乳业有限公司合作,积极探索“党委+龙头企业+贫困户”的产业托管扶贫模式。针对辖区无劳动能力的63户贫困户,通过“政府出资买羊、企业托管养殖、贫困户收益分红”的“结盟脱贫”模式,让这些贫困群众连续三年不出一分钱一分力,每年领取分红元,让他们同样有“造血”功能,能够实现稳定脱贫。
“集体经济实力强,才能带领群众奔小康……”在果实累累的褚王村日光温室大棚内,该村党总支书记杜明亮高兴地说着他们发展村集体经济,带领贫困群众奔小康的脱贫往事……
褚王村是城关街道唯一的贫困村。自脱贫攻坚以来,该村以县委“盘活集体资产、尊重群众意愿、用好项目资金、体现三权改革”的发展思路,在原废弃村办小学院内,争取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帮扶,投资万元建成村级集体经济——轻钢龙骨加工厂,又投资万元扶贫资金,建成日光温室大棚,破解了村里无集体收入难题。
村里有了集体经济项目,贫困群众脱贫就有了保障!杜明亮介绍说,轻钢龙骨加工厂厂房出租和设施大棚每年可收租金26万元,其中15万元用于贫困群众帮扶。年,村上的17户贫困户每户分到了元的集体经济分红,同时,这两个项目还让余名群众实现了家门口就业。
“只有把村级集体经济搞上去,才能更好地带动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筑起乡村振兴的基石。”城关街道办副主任张超锋说,借助城区的资源优势,城关街道办把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作为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有力抓手,积极探索多元发展模式,坚持党建引领、上下联动、因村施策,取得了较好成效。
目前,城关街道率先在全县实现村集体经济全覆盖,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为群众拓宽了增收渠道,群众奔小康更有底气,获得感和幸福感大大提升,党组织的凝聚力、号召力明显增强。
建立机制不让一个群众在小康路上掉队
“夏天气温高,要做好羊舍通风。”“目前家庭有啥实际困难?”八月,褚王村窦建正年过八旬的老母亲怎么也想不到,作为贫困家庭,以往很少有人上门,但自开展脱贫攻坚工作以来,自己家隔三差五就会迎来客人。
他们是包村领导、驻村工作队员、包户干部、村干部……为了不耽误群众的农耕生产,他们放弃午休时间,顶着炎炎烈日,进村入户,与贫困户“拉家常、问需求、话发展”。
“党妮去德国读博士的钱准备够了没?”在向阳村贫困户党水峰家里,村支部书记王利正在问询。“好着呢,我女儿能考上公费留学,多亏政府帮扶,又是帮我养羊、让我在村上当保洁员,还给我娃上学捐款,有政府帮助,我没有后顾之忧……”党水峰笑呵呵地说。
帮什么?怎么帮?其实,在脱贫攻坚伊始,每一位扶贫干部脑海里始终在思考着。
精准聚焦,集中发力,“一对一”“手牵手”,不脱贫不脱钩。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战中,城关街道在县级包联帮扶的基础上,加大街道、村两级包抓力度,建立起了领导包村扶贫,干部包户扶贫,分管领导及其办公室包业务扶贫的“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工作机制,形成了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协调运转、协同发力的合力攻坚局面。实现包抓拉网式,帮扶无死角,不让一个群众在小康路上掉队。
“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作战机制,让个个身上有责任,人人身上有担子。保证了各条战斗指令、各类惠民政策、各项脱贫举措,不阻滞、不空转、不棚架、不搁浅。”城关街道扶贫主管党工委副书记翟宏爱说。
完善的工作机制形成了攻坚合力,精准施策达到了事半功倍。年以来,城关街道各级帮扶干部把贫困群众时时放在心上,把脱贫责任牢牢扛在肩上,把各项任务紧紧抓在手上,实现产业帮扶户全覆盖,移民搬迁11户21人,教育扶持43户53人,培训就业98户人,解决群众难事揪心事余件。
实施“三个一”举措高质量打赢收官之战
“帮扶对象家里除了养羊,还有哪些收入来源?今年一季度看病报销了多少钱?”“村上集体经济收益是怎么分配的?”
在城关街道办新庄村会议室里,一场严查细问实核的脱贫攻坚研判会正在召开。
为确保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收官之战,城关街道办实施“三个一”举措,即:一周逐村研判、一周村级交叉检查、一周第三方评估。对脱贫攻坚工作进行全面的“望闻问切”,以综合研判查短板,交叉检查促整改,第三方评估看成效,力促扶贫工作务实、脱贫过程扎实、脱贫成效真实。
由8名业务领导、8名业务办公室主任及扶贫办干部组成20人研判组,街道党工委书记任组长,对17个村脱贫攻坚工作进行综合研判。每到一村,由各分管领导对自己分管的业务工作逐户入户进行工作成效研判,全面考量每村每户扶贫情况,对安全住房、医疗保障、产业扶贫等进行全面核查,针对10项指标,逐户逐项检查现场打分,对每一项研判内容,严查细问实核。对驻村工作队、街办包联干部、村“两委”干部进行脱贫攻坚知识“一口清”现场闭卷测试。
在村上召开由研判组成员、包村领导及干部、村“两委”干部、各小组长参加的研判会,各村党组织书记对本村“三排查三清零”工作整改落实情况进行全面汇报。对排查存在的问题整理归类,并提出整改措施及时限要求,确保按时间节点所有问题整改到位。
在前期综合研判的基础上,城关街道办又积极开展村级交叉检查,分10个小组,由街道班子成员带队,扶贫干部全面入户,对前期发现的问题整改情况进行“回头望”,确保问题整改按期到位质量优。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城关街道扶贫办主任苏醒说,他们在帮扶过程中,难免因身在所处的帮扶困境中跳不出身份,容易“陷”在“穷技”里,找不到突破口,开展交叉检查目的就是用好“专业旁观者”的纠错力,深入检查脱贫攻坚中的不足及重点难点问题,查漏补缺,互学互促,使问题整改全面清零。
为全面深入查验脱贫攻坚工作的措施和成效,城关街道办聘请培训20名大学生开展第三方模拟评估,评估以精准对标、查验脱贫成效为核心,以入户问卷调查为主,评估范围覆盖全街道17个村、户建档立卡贫困户。调查采取直接入户的方式,与贫困户面对面交谈核实脱贫实情,问情况,填试卷,实事求是、客观准确地评估贫困户家庭基本情况、精准识别、精准退出、扶贫政策落实情况、帮扶成效和满意度等。评估结束后,对问卷调查情况进行认真分析,针对发现的问题和薄弱环节,立即反馈督促各村对标整改。
“‘行百里者半九十’,越是最后关头越要铆足一股劲。”富平县城关街道办党工委书记范加龙说,“下一步,我们将以坚定的信心、精准的举措和务实的作风,建立起脱贫成果巩固长效机制,完善好脱贫成果巩固责任体系,持续打好脱贫攻坚‘组合拳’,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用实际行动向党和人民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王能力王腊梅刘建欣)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yf/16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