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文铨,字衡斋,浙江山阴(今绍兴市)人,寄籍顺天大兴(今北京大兴区)。乾隆四十年()进士,先后任富平县令、常德知府、宁国知府、苏州知府、农部主政等职。主修了《富平县志》八卷(现存国家图书馆馆藏刻本)、《广德州志》等志书,遗有《劝捐龙池书院膏火序》、《经白茅岭》等诗文。乾隆五十三年()七月、五十四年()十一月至五九年一月,两任广德知州(中途调任宁国知府)。胡文铨在广德期间,重视古建筑的修理和保护。乾隆五十五年()广德兵营房破烂不堪,胡文铨详请帑银九百九十八两零修葺。五十六年()知州胡文铨准将(复初书院)西察院基造典铺,每年收租钱二十千。递年除纳粮银外,充延请山长及诸生膏火与修葺书院之用。五十六年五月,广德城墙四周顶端后面的平台全都倒塌,知州胡文铨捐养廉银修复。另外,胡文铨还对杨邯桥、旧蝉桥、东岳庙等进行了修葺。胡文铨与乾隆《广德州志》。广德历史悠久,可是遗存比较完整的志书不多,罗列出来,从最早的淳熙十一年()修《桐汭志》到光绪七年()知州胡有诚主修、张光藻总理、丁宝书纂修的《广德州志》大概就十来版本,而且大多数已佚,内容无考。其中,现存比较完整的州志,当属胡文铨主修的《广德州志》,在广德志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乾隆五十九年()《广德州志》。知州胡文铨修,周广业纂。全书50卷,卷1~5地域志、卷6~14营建志、卷15~20田赋志、卷21~22典礼志、卷23~28职官志、卷29~32选举志、卷33~36人物志、卷37~40列女志、卷41~47艺文志、卷48~50杂志。该志前有序文,后缀后序。前序胡文铨作,后序学正王其福撰。上海图书馆存缩微胶卷。年3月台北成文出版社影印。一、胡文铨,字衡斋,大兴人。乾隆乙未进士,五十三年知州事礼任,募捐修城垣及城皇庙,以复初书院工未陵急,为完整延师课学,重建王忠节公祠。巴爨夏苦旱,步祷于渐境,西溪遂得福,建耆彦,修州志尤称善本,在任六年,百废具举迁秩去。(胡有诚光绪《广德州志·卷三十二·职官志》)二、胡文铨《经白茅岭》太首昂然来,群峰走络绎。控引得郡城,四面拥远碧。茅岭抗高骞,西北壮边堞。篮舆促晓程,林麓似相逆。阴蹬稍回旋,阳崖径转窄。其下留清池,其前立怪石。虽无蛟龙蟠,疑有仙灵宅。陡巅豁吟眸,天外空翠积。郎溪指顾间,疆畛忽中割。亭馆纷将迎,烟尘暢戍驿。俯视禾黍畴,高下异寻尺。昔贤六百塘,旱涝费经折。行县爰咨询,入境想遗迹。地势无迁移,先事握长策。藤花发微香,高鸟振健翮。扶景一流连,啸歌聊自适。(光绪《广德州志·卷三·山川》P83)搜集整理:徐厚冰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wh/93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