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央视原标题: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坚持因地制宜发展扶贫特色产业发展产业筑牢脱贫根基发展产业是脱贫的根本之策。目前,产业脱贫取得了哪些成果?带动脱贫效果怎样?甘肃省宕昌县是全国52个挂牌督战的深度贫困县之一,这里山大沟深,脱贫难度大。宕昌县脱贫攻坚的重点,是因地制宜发展食用菌和中药材等重点产业,提升产业层次,筑牢脱贫根基。杨销平是宕昌县下罗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家里只有几亩地,生活困难。按照“一户一策”的精准脱贫方略,扶贫干部为杨销平家量身定制了种植大棚蘑菇脱贫的计划。杨销平本以为种蘑菇是很简单的事,没想到人家要求还挺高。甘肃省宕昌县农民杨销平:合作社已经培训过了,技术啥的我都已经掌握了,(现在)就是还要提高门槛,继续要培训。原来,杨销平所在村的香菇合作社,为了保证蘑菇卖得价钱好,市场稳固,最近和县里的香菇加工龙头企业展开合作,对农户生产的香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甘肃省宕昌县兴宕菌业有限公司总经理苏小强:除了统一技术,统一种植,统一销售,我们按照行业最高标准来要求生产产品。为了解决产业扶贫中存在的竞争力不强,脱贫质量不高的问题,按照中央提出的“完善带贫减贫机制”的要求,各地重视发挥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的作用,截至年4月30日,中西部22个省份有扶贫龙头企业个,吸纳贫困人口就业78.79万人。甘肃宕昌县为当地贫困户种植香菇,引进“兴宕菌业”等大型龙头企业,确保贫困户及早脱贫,稳固脱贫。甘肃省宕昌县农民杨销平:我现在已经有2个大棚,有合作社和龙头企业带动着我们,一家子一年下来能收入3万多元。如今,在龙头企业的带动下,宕昌县产业扶贫已覆盖全县13.52万贫困人口。甘肃省宕昌县产业扶贫办公室负责人吕晓强:通过产业扶贫,我们全县的贫困人口(年)收入从年的元,增加到年的近元,通过持续努力,确保今年全县脱贫摘帽。产业兴,收入增,产业稳,脱贫稳。各地坚持因地制宜,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牧则牧,宜游则游,形成了一大批扶贫特色产业。全国现在有8万个扶贫龙头企业和2.8万个扶贫车间,能带动一百多万贫困人口就业。此外,全国还有36万创业致富带头人领办项目,带动多万贫困人口就业。国务院扶贫办开发指导司一级巡视员吴华:贫困户人均生产经营收入从年的元提高到年的元,年均增幅达到10.5%,全国已脱贫人口中,有72%得到产业扶贫的支持。“金融”活水助力产业升级发展产业是帮助贫困地区百姓精准脱贫的重要途径,而产业发展离不开金融的支持。兴产业,补短板,强弱项,造血与输血并重,金融“活水”到人到户,助力产业升级。王永峰是陕西合阳县河源社区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年,他靠15亩花椒,卖了近5万元,全家摆脱了贫困。王永峰告诉记者,花椒能卖上钱,水发挥了大作用。年,合阳县利用项目资金万元,把河源社区灌溉项目作为苏陕扶贫花椒产业园配套项目上报,王永峰的花椒正好在这里头,15亩花椒及时得到了灌溉。金融不仅支持扶贫项目,而且还对贫困户扩大产业规模提供帮助。虽然受到疫情影响,但陕西富平刘集镇的养殖户却并不担心羊奶的销售,原来县里利用扶贫协作项目资金,在刘集镇建起了多平米的四座扶贫羊舍。建档立卡贫困户认购奶山羊后,日常管理由羊舍技术人员负责,羊奶则由龙头公司按订单价格收购,贫困户每月都有稳定收入。陕西省富平县副县长张冲:通过苏陕协作的推进,把群众镶嵌在产业链上。国务院扶贫办最新调度显示,年至年,贫困县实际统筹整合财政涉农资金超过1.2万亿元,其中用于产业发展的资金达多亿元,占比超过三分之一。从年以来至今,面向贫困农户量身定制的扶贫小额信贷,投入了多亿,支持了多万户贫困户发展生产。四个方面发力推动产业健康发展受自然、技术、市场等因素制约,产业扶贫还存在产业水平低层次、带贫机制不完善等短板。国务院扶贫办指出,下一步,要在四个方面发力,推动产业健康发展。首先要因地制宜选择好扶贫产业,长短结合。其次要遵循市场规律,紧紧盯住市场来发展扶贫产业。第三,强调带贫减贫。贫困户要参与,在参与过程中增强动力、提高能力、直接受益。国务院扶贫办开发指导司一级巡视员吴华:立足资源禀赋,发挥好扶贫龙头企业,扶贫合作社,创业致富带头人的带动作用,完善带贫机制,提高贫困户参与产业扶贫的组织化程度。最关键的第四个方面,是抓住产品销售这个“牛鼻子”。以销带产、以销促产。积极开展消费扶贫行动。国务院扶贫办最新统计显示,截至目前,中西部22个省份已认定个扶贫产品,涉及商品价值总量.88亿元,已实现销售.39亿元。国务院扶贫办开发指导司一级巡视员吴华:消费扶贫从两面共同推进,齐头并进,中西部地区加快扶贫产品的认定,东部地区加大采购销售的力度,发挥消费扶贫对产业扶贫的支撑和拉动作用。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wh/66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