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米、米、50米、10米……
一点点放大秦岭商洛市柞水县朱家湾村的卫星地图,在省道S牛背梁景区附近,发现往西任家沟深处,有一个名叫铁佛寺的地方。
有寺必有故事,于是决定前往一探。
从省道过桥入牛背梁景区2公里后,往东是景区,往西走到底就是任家沟。
“在自然保护区内的单位、居民和经批准进入自然保护的人员,必须遵守……”,看到这块提示牌,顺着牌子往山上走,走到头就是铁佛寺。
“悟空,前面人家,可以借宿,明早再行”
铁佛寺与其他秦岭村庄不一样,不在沟中而在半山腰上。
探访铁佛寺的那一天,是冬天里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不过那天清晨,天气却是极其寒冷。小径上的枯草,尽是夜里凝结而成的白色浓霜,踩上去吱呀吱呀作响。
茫茫秦岭,惟冬日里最好看,极高处的山顶积了雪,千山鸟飞绝,枯枝败叶,一片萧条,这个时候的村庄,回归了肃静,露出本真的容貌。
经过1个多小时的艰苦跋涉,终于靠着谷歌卫星地图的准确定位,跌跌撞撞,我们爬上海拔1米高的铁佛寺,铁佛已经被毁、寺庙已不存在,雪山之下,这里只有一个破败的村庄。
初进村庄,茂林修竹、古木参天,竹叶青青、生机盎然,在这样的冬日显得特别耀眼。泥墙黑瓦石台阶,老树竹林院坝宽,时光在铁佛寺好像停留不前。这些曾经有人居住的房屋,如今显得如此冷清。
大门上铁将军把门,锁住了昔日的繁华,山中的时光,一如满山乱飞的野鸡和乱窜的松鼠,惊醒尘世中人。
当年的防火责任书,已经褪去了颜色,责任书的签订日期,永远停留在8年10月1日,算一算差不多10年已逝。
房前屋后的小径已经长满了杂草,要是在夏天草木葱茏之时,肯定已经找寻不到道路,这些被主人踩出来的路,如今只有野兽借道行走。
在秦岭山中,看到这样的房子,忍不住想起了《西游记》中唐僧师徒前往西天取经,在途中借宿农家的片段。
当年,唐僧在马上遥观,忽见远方一座庄院,便对悟空说道:“悟空,前面人家,可以借宿,明早再行。”
唐朝距今虽然已经有0多年,但秦岭深山中的老房子,其建筑的基本元素,却几乎没有改变。
多少年前的深夜,这里的窗户也曾透出过温暖的光
后来,我们从老乡口中得知,铁佛寺原有10户人家,几年前,因为交通不便,特别是景区开发的缘故,铁佛寺所在地已经被规划,村民们只好陆续搬下山。
如今,剩下的数间老房子,大多已经没人了。不过,有栋房子还有人住,下文会详述。
铁佛寺给人留下的第一印象怪可怕的。如果无人指引,你是想象不到在这样的地方,还曾经有过小村庄,也曾经也有人家在此生存。
岁月向前,人们在此留下的痕迹,正在随着时间渐渐消失。
在这个寒冷的冬季,远处的秦岭正被大雪覆盖着。在这些空无一人的老房子跟前停留,说实话是需要一些勇气的,尤其是通过窗户往房子里看的时候。
一方面你不敢往里看,一方面又希望能够从屋内的摆设,寻找到主人在此生活留下的蛛丝马迹,到底哪一年离去的?离去后又回来过么?现在他们生活得如何?
站在村中的后山高地上,细细品味这些老房子,边看边想,思绪翻飞。想象着许多年前,这里也曾家家户户孩童嬉笑、炊烟袅袅,可眼前的秦岭却不言不语,安静得可怕。
不远处的房子旁,一整截原木,被掏出了两个槽,农村人都知道这是用来喂牲口的,如今它就这样摆放在房子外,任凭风吹雨打。
绕到废弃的房屋后面,发现当年主人劈好的柴火,依旧整齐堆放尚未用完,但明显已经蒙上了厚厚的尘土。
或者单家独户过日子,或者兄弟几人临近而居。在半山腰,在河岸边,在山顶山,在悬崖下,因地就势筑造一个遮风避雨的港湾,在夜晚的油灯照射下成为家园。房前屋后种上果树,平整出一片地种上蔬菜,养上两条狗、喂上一头猪,这其实就是我们原本的生活。
泥土夯实而成的墙体,泥土烧制而成的瓦片,这种房屋的外形和结构,已经深入每一个中国人的脑海,挥之不去、抹之难掉。
就像铁佛寺那一处联排的老房子,在冬日山顶暖洋洋的阳光下,空荡荡略显冷清和寂寞,看着让人感叹。因为人来人往,伴随时光迁移,老宅会因人的离去,而被逐渐被荒废掉,只有房前屋后的树木不会停止生长,依旧会春华、夏荣、秋实、冬枯。
山中的每一栋老房子,都曾承载着人们美好的期望和梦想。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wh/10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