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医院哪家治疗比较好 https://yyk.familydoctor.com.cn/2831/department/

在富平县城西面,东石村北侧田野,一直隐藏着两尊石人,被称为“东石村石人”或“富平石人”。年4月29日,富平县人民政府将它公布为“富平县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年12月16日,富平县人民政府在这里竖起保护碑,正式给这两尊石人起名为“中华郡石人”——

9月8日,离开唐元陵和唐章陵之后,我和家人专程前往东石村,寻访这两尊神秘的石人。沿着富平的环城西路,从北向南行驶,快到东石村时,路边的人行道上,出现一块富平县文物保护单位碑,上面赫然写着“中华郡石人”五个大字。

在石碑上,将石人的年代,定为:北周。因为这里是北周中华郡遗址,北面坐落着北周文帝宇文泰的成陵,所以文物部门一直认为这两尊石人为北周时期的遗物。

但是,西安美术学院雕塑系的沈琍老师在《陕西富平东石村石人的调查与研究》中,查阅大量的资料,经过仔细的分析,判断这两尊石人的时代在东汉桓帝(—)前后,乃立于庙宇神道或者门亭之类的石刻。

无论石人是东汉时期的石刻,还是北周时期的遗物,距今都在年以上,完全可以算作比较珍贵的文物了。未来,希望能够被列入“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或者“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名录。

石碑背后的田间,有一位下地干活的大哥,在他的带领和指点之下,顺着石碑后面的小路,向西行走大约30米,石人就“埋没”在旁边的一片小树林里。两尊石人均为青石质地,东西并列,面南而立,相距约两米,不仔细看的话,还以为是电线杆子呢?!

东侧的石人,头部被毁,颈部正中,有一个圆形的孔,应该是曾经的“卯”;石人底部埋入地下约0.5米,残高约1.6米,宽约0.55米。双手隆起于胸前,腰部斜佩有一剑,好像为“捧盾”的姿势?

盾牌是防御性武器,古时候为小吏所持,身份多为亭长之类。在汉代的时候,十里一亭,设有亭长,算是最基层的官吏了。亭长管理的事务很多,包括治安、警卫、民事、迎来送往、留宿旅客等。每一次有贵宾到来,亭长都要捧着盾牌,躬身迎候,表明自己的身份和恪尽职守的精神。

西侧的石人,保存完整,底部埋入地下约0.2米,通高约2.4米,宽约0.55米。石人头戴冠帽,身着长袍,呈弓腰状,双手一高一低,右手位于左手之上:右手臂举起,紧贴于胸前;左手臂弯曲,平行于胸前。好像为“拥彗”的姿势?

所谓“彗”,就是指扫帚;所谓“拥彗”,就是指手持扫帚,乃我国古代迎宾的礼节。在迎接尊贵客人的时候,家中的仆人会手持扫帚,躬身站立在门前迎接,表示已将道路和室内打扫干净,恭候贵宾莅临。

富平县的建置,至今已有余年的历史。西周时期,这里属于京畿之地,秦厉公二十一年(公元前年),开始在频山之南,建立县治,定名频阳。自汉代以后,境内曾经分设怀德县、富平县、土门县和频阳县等。

北周闵帝二年(),在这里设置中华郡,富平属于该郡辖地;周武帝建德四年(),中华郡便被废除,富平改属左冯翊。因此,中华郡的历史,也就短短的十七年,怎么能够轻易地认为石人跟中华郡有关呢?

通过本人的仔细观察,石人应该为东汉之物,年代早于中华郡的设置。目前,存在两种推测:1、北周设置中华郡时,将其他地方的石人迁移至此;2、这里曾经有汉代的建筑物,保留下来的石人,北周时继续使用。或者,它们根本与中华郡没有任何关系!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jc/40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