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的白癜风医院 http://www.znlvye.com/
初秋时节,来到被誉为“中原柿乡”的禹州市磨街乡刘门村,这个有着两千余年柿树种植历史的村子,三千亩柿树林成为当地靓丽的风景线。刘门村党支部书记兼村主任李海亮介绍说:“刘门村由4个自然村组成,现有人口户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户人,目前剩余贫困人口1户3人,贫困发生率0.19%。自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村脱贫责任组和村“两委”把脱贫攻坚工作作为重大政治任务、第一民生工程,理清思路,瞄准靶向,创新举措,精准施策,推进责任、政策、工作“三个落实”,有力地推动了脱贫攻坚工作扎实开展,先后荣获“许昌市美丽乡村”、“禹州市美丽乡村”等称号。刘门村年成为省定建档立卡贫困村。在村全体党员大会上,全体党员干部认真研究村经济发展问题,建言献策,认为村里有柿子种植的传统历史,可以在柿子种植上做文章。为了“取经”,村“两委”成员、种植户20多人去到陕西省富平县参观考察柿子种植。回来后,引进柿子新品种,设立30亩种植试验田,进行实验种植,由于经验不足,试验田里没有挂果。李海亮等人没有气馁,又邀请富平县技术人员前来指导。经过多次实践,终于在年底实验成功。年以来,在村“两委”的引导下,刘门村先后成立了绿航、三阳、众颖5个农业合作社和“柿柿如意”农牧发展有限公司,村民们以土地流转形式加入合作社或农牧发展公司,探索建立“公司+基地+贫困户”带贫模式,建设优质柿树育苗基地,实施果树规模种植,形成产业发展。村“两委”干部与群众一起,用了5年时间平整了千亩荒山,种上了16万余棵柿树,把荒山秃岭变成了“金山银山”。红彤彤的柿子带来了红火的好日子。仅柿子一项,年带动贫困户就业人,贫困户依托柿子产业收入36万元。当年,建档立卡贫困户88户人脱贫退出,刘门村脱贫摘帽,由省定贫困村转变为“美丽乡村”。经过多年滚动发展,目前刘门村已研发尖柿、黑柿、山柿等10个品种,开发出烘柿、柿饼、柿子醋等多种产品,建有柿饼晾晒场、柿饼加工厂、柿子醋窖藏车间等多项加工生产设施,在郑州、许昌、禹州等多个城市建立15个销售点,设立电商、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hl/83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