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加强未成年人专业化办案与社会化保护的配合衔接,形成社会力量参与未成年人帮教等司法服务的专业化机制,自去年开始,我院与泗洪县五彩阳光心理工作室签订《未成年人司法社会服务规范》,将审前调查工作与判后缓刑帮教等工作社会化运行。经过半年的运行,该项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泗洪县五彩阳光心理工作室
涉罪未成年人帮教感悟
“万物皆有裂缝,那是光照进来的地方。”当我们带着这样的视角去看待未成年犯罪的孩子们时,我们和孩子便充满了希望。面对现实的考验,我们不断努力不断思考不断实践,找寻犯罪的心理原因所在,然后把缓刑帮教重点放在了心理帮教上,经过大半年一系列的心理服务,我们收获颇多。
帮教活动自年9月份以来,我们对4名缓刑未成年人开展心理帮教服务40余次。因人而异设计心理服务方案,内容包括亲子沙盘游戏、个体心理辅导、房树人心理绘画、系统家庭访谈等。采取了不同形式,比如有的孩子从小缺少固定的客体关系,家庭监管能力有限,帮教老师设定了每周一次的固定交流时间;有的孩子家庭监管能力强,帮教老师家访调动家庭资源,共同监管引导;有的防御性强,缺少安全感不愿意暴露自己,帮教老师针对这种情况,先鼓励其认真工作提升自信增强社会功能性;有时把几个孩子组成成长小组,小组之间相互思想碰撞,取长补短互相学习共同成长。
在一次次的心理帮教中我们可以明显感觉到他们内心的变化。一是自身情绪管理不断加强,能够从不同角度看问题。二是进一步明确交友界限,知道和朋友间的交往需要节制。三是社会功能方面有提升,工作和学习有了短期目标。四是亲子关系有所改善,知道体会父母的不容易,能在和父母沟通不畅时寻求帮教老师帮助。目前四名被帮教未成年人中,1名正常上学准备参加高考,3名在不同岗位上找到了较为稳定的工作,可以坚持工作,自给自足。
犯罪是这些孩子们生命中的一道裂缝,而心理帮教就像一道温暖的阳光,抚慰伤痛,温暖人心,照亮前程。这条帮教的路很长,也很难走,但当看到孩子们阳光自信的笑脸,看到家庭幸福温馨的画面,我们便知道一切都是值得期待的!
拟稿:王伯涛
审核:朱晓艳
审签:翟良彦
扫码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hl/79.html